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创新优化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方式”,“强化问题导向、实践导向”,“倡导和运用研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情景模拟式教学和现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现场教学以其直观性、互动性、思考性的特点,在“体验+互动+思考”的过程中具有增强学员的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优势,在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近年来,顺义区委党校围绕“提升现场教学的实效性与感染力”,在如何开发好、设计好、组织好党校现场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新时代对党校现场教学的新要求
现场教学是一个更为开放的教学系统,集课堂教学、体验式教学、案例教学、互动教学、研究式教学等因素于一身,它实现了从课堂内到课堂外的延伸、从教师到教学基地的拓展、从知识学习到知识应用的扩充。它是从教师“一言堂”到师生共学共研共提升的过程,是将实践资源转化为干部教育培训资源的有效载体,是用新时代的生动实践来丰富干部培训内涵的有效方式。
(一)强调现场教学的政治性。党校姓党要求党校必须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无论是何种类型的现场教学专题,无论是何种学科背景的党校教师,从教学基地的选取到教案的撰写,从现场的讲授到升华的总结,从学员的互相研讨到自我剖析,都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强化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的政治站位。
(二)遵循现场教学的规律性。除了遵循现场教学的基本规律外,还要侧重现场教学系统性、连贯性与启发性的特有规律。例如,在教学目标上要体现政策解读、现场体验和经验升华,在场地转换上要实现环环相扣,在价值生成上要追溯历史事件背后的动因、现实的经验启示和方法论的辩证思考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的需求,发挥现场教学的应有价值。
(三)突出现场教学的实效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校要有一套检查的办法,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也要拿出考核检验的办法,努力使党校党性教育不仅能够震撼一瞬间、激动一阵子,而且能够铭记一辈子、影响一辈子。”现场教学注重塑造和提供真实情境,教师要对学员导之以情、晓之以理,在认识上培养学员分析问题方法,在能力上提高学员履职能力与核心素养,学员要在自我体验、自我感悟的空间和相互交流讨论的平台中,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以此强化现场教学的实效性。
二、区委党校推进现场教学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区委党校积极发挥现场教学在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优势,立足区域发展特点与现有教师资源,加强对现场教学基地的开发、现场教学课程的设计、现场教学活动的组织,坚持“现场”与“教学”有效融合,以“五个突出”推动党校现场教学高质量提升,为学员打造了一个个情景式、体验式、互动式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移动课堂。
(一)突出顺义特色,挖掘现场教学资源。依托顺义自身历史文化积淀和经济社会实践成果,深度挖掘全区红色、绿色、古色文化资源,打造焦庄户地道战遗址、高丽营一村、宏城花园社区、罗红摄影艺术馆、张堪文化园等16家具有较强典型先进性和实践代表性的现场教学基地。例如,通过教学设计,把焦庄户地道战遗址转化为鲜活的培训内容,将真实的现场变成课堂,将真实的历史变成教材,打造成党员干部锤炼党性的教育基地;通过对高丽营一村“看、听、问、思、说”现场教学设计,让学员体悟如何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如何彰显干事创业的顺义精神,如何在平凡岗位上体现共产党员的宗旨意识和价值担当。
(二)突出主责主业,打造教学特色品牌。坚持“党校姓党”根本原则,把旗帜鲜明讲政治的要求贯穿于现场教学推进的全过程,认真落实好用学术讲政治、用实践讲政治的要求,坚持现场教学工作与服务中心大局、提升干部素养相结合,充分体现区域特色,努力把现场教学课程打造成为展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窗口。区委党校本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主题鲜明、各有侧重的原则,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发出涵盖党的理论教育、党性教育、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文化建设、生态文明等不同主题的现场教学课程。
(三)突出学员需求,增强现场教学实效性。紧跟时代发展,回应学员需求,将现场变课堂、将素材变教材,帮助学员开阔视野、引发思考、推进探索。教学中,按照理论阐述、现场讲授、互动交流“三步走”设计流程,增强现场教学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采取“实践者变身讲解者”的方法,将在一线工作的党员干部吸纳到现场教学中来,充分发挥他们经验丰富的优势,结合实际工作为学员现场授课,在交流中相互促进,增强现场教学针对性与实效性。
(四)突出合作共建,实现教学研融合发展。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聚焦各单位重点任务,挖掘更多鲜活的教学案例和教学素材,为学员提供更多实景体验教学,更好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与此同时,建立针对区域发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分析相结合的教学研究团队,深化与区部分委办局、镇街、企事业单位的现场教学合作共建机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在科研调研、决策咨询方面的合作,推动党校教研咨的内容融合和成果转化。例如,在开展国际人才社区建设、中德产业园课题研究的同时,同步推进现场教学点的开发建设,推动形成教学出题、科研解题、研究成果进课堂、对策建议进决策的良性发展的党校工作格局。
(五)突出标准化建设,确保现场教学良性发展。对现场教学基地实行统一挂牌管理,确保教学设备齐全,强化日常管理和维护,定期进行评估与检查。每个基地都按照“四个一”标准化模式开展现场教学,即“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一份详细的教学手册、一堂生动的教学课程”,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案,明确现场教学的主题、内容、步骤、路线等,采用沉浸式、体验式、情景式等多样化教学手段,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
区委党校在推进现场教学过程中的一系列实践,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是拓展了党员干部培训渠道。目前针对不同培训班次、党员干部进行现场教学,在理论培训基础上融入实践教学,实现优势互补,使得干部培训渠道越来越宽,也使得现场教学在党校发挥出其鲜明特色。二是丰富了党员的培训方式。随着教学模式的不断优化,更多培训方法与理念被引入到干部教育培训中。现场教学的形式较为灵活且能融合其他不同的教学方式,这不仅提高了学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还强化了培训效果,丰富了党员干部的培训方式。三是提升了学员的党性修养。通过现场教学的“实地实景实事”,促使学员结合自身经历与履职要求进行学思感悟,深刻认识自我,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党性锻炼,提升了党性修养。四是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现场教学资源是真实的、多维的、生动的,呈现在学员面前都是丰富多彩的活教材,能够给学员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真正让学员“零距离”接触现实,确保了教学效果,增强了培训的吸引力。
三、党校现场教学持续优化的几点思考
党校教育不是一般的知识讲授,而是有机结合党性教育、理论教育和能力提升于一体的系统化和专业性培训。党校必须遵循干部教育规律和干部成长规律,创造性开展现场教学,在干部教育培训和提升党员干部素质能力中发挥更积极有效的作用。
(一)把握好现场教学的三个核心要素。如果将“现场教学”予以细究和解构,现场教学可分解为“现场”“教”“学”三个核心要素。一是“现场”要素。现场教学法通过现场介绍、现场察看、现场答问、现场互动和现场点评等教学环节实现教学目的,每一个环节都与“现场”密切相关。从空间维度看,现场教学是在事件发生发展的“现场”,这就要求教学基地的“可看性”;从时间维度看,现场教学以具有示范性、典型性的现场教学基地发展时序为轴线,将走过的历程、面临的问题、形成的经验等作为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学点的“可学性”。二是“教”的要素。与一般意义上的现场参观不同,现场教学不只是提供教学的“现场”情境,更为重要的是在综合参观考察的直观性、专题教学的理论性和案例教学的仿真性等诸多优势的基础上,实现更有针对性的“教”。从“教”的主体看,承担 “教”这一职能的至少应有三个人,即教师、现场教学讲解员、现场教学基地的当事者;从“教”的内容看,现场教学内容应包括案例阐释、经验总结和点评分析等;从“教”的形式看,应包括观看视频资料、听取教师讲授和讲解员介绍、与现场教学基地当事者互动交流等环节。三是“学”的要素。现场教学要尊重学员的主体地位,让学员在体验、互动与思考中有收获,有提升。学员的“学”体现在多向双边互动研讨过程中,体现在教师的总结点评中,体现在现场教学环节完成后的组织研讨中。现场教学基地的教学安排结束并不意味着现场教学的结束,应发挥延展效应,组织班级研讨,激发头脑风暴,将学员的智慧汇集,启迪分析现实问题的方法、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思路,提升、强化培训实效。相比“现场”与“教”两个要素,“学”的要素更为关键,激发学员参与到现场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实现学员的有效参与是“现场教学”的难点和重点。
(二)设计好现场教学的六个重要环节。一是选取好教学基地。现场教学开发的任务就是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在党的建设方面具有新亮点、新突破、新成果的一些单位和部门挖掘、开发出来,建设成干部教育培训的现场教学基地。现场教学基地是现场教学的载体,它是否适合教学取决于它的主题是否具有典型性、普遍性、指导性与前瞻性等特点。在开发建设方面要注重高起点谋划,加强统筹,高标准建设,精益求精,高效能管理,规范有序,同时也要努力贴近学员需求、组织培训需求和社会实际需求。二是确定好教学内容。科学设计现场教学的各个环节,使整个现场教学过程贯穿“看、听、问、思、说”,并编写出与此相对应的教学“素材”,重点环节是在现场教学开发阶段,主要解决“讲什么”“怎么讲”“谁来讲”和“用什么教材讲”以及“时间如何管理”五个问题。三是编写好教学方案。教学方案是现场教学所用的讲授教材,它是现场教学基地开发建设的核心部分,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最主要因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一个现场教学点就是一部生动鲜活的教材”。完整的教学方案应符合“三个好”的标准要求:“好看”,即方案要结构完整、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文字精炼;“好听”,即方案要理论联系实际、素材要生动鲜活,案例事实听起来不乏味;“好用”,即方案要把教学目标、教学思路和教学流程写清楚,要在教学案例材料将教学基地的突出特点、问题解决的方法、做法的经验与思路写明晰。四是安排好体验环节。现场体验的组织在整个教学过程至关重要,一个缜密、严谨、精细的现场教学组织,能使整个现场教学有序进行,更好实现教学目的和效果。为避免出现“走马观花”的现象,体验环节一定要聚焦两项工作:明确教学任务,即在提前一天就将教学方案(含教学案例材料)发至每位学员,让学员明确教学任务和要求,在体验环节“看什么、听什么、思什么、问什么、说什么”。教学现场组织,要提前做好线路设计、讲解员安排、宣传材料发放、讲解设备的相关准备工作以及现场秩序的维护、教学时间的有效安排等。五是组织好互动环节。互动研讨环节是现场教学目的与教学效果的显现阶段,如同磨豆腐时的点浆过程,前期工作做得再好、再细,如果卤水制作不好,浓度不合适,豆腐质量就高不了。互动环节应至少包括三个部分:分组发言,请每组发言代表就“看了、听了、转了”之后谈自己的感悟与体会,之后就教学方案的思考题予以作答;互动交流,学员与现场教学基地相关人员进行互动交流,基地人员就一些细节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学员在互动交流中,有助于提升分析研究、总结经验、辨证思考的能力;总结点评,即教师点评、总结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的过程,要求教师必须“理论有高度、基地应吃透、学员全了解、视野要开阔”,要把教学基地的工作方法、工作思路或者某种精神总结提炼出来,找出具有规律性、经验性、指导性、借鉴性的内容,发挥“点化”作用,引导学员在感性认识基础上加强理性思考。六是完善好评估环节。评估是对现场教学效果的评价与考核,它可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可总结成功的经验,有利于今后教学基地和教学工作的持续改进和完善。评估工作要以学员评估为主,以培训管理部门、教学基地工作人员为补充,采取评分、调查问卷、座谈、访谈等形式了解他们真实的反馈意见,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完善好现场教学的三个机制。一是健全现场教学协同合作机制。把现场教学基地建设作为干部教育培训事业的基础工作来做,组织部、党校及相关单位要协同合作,共同开发、建设和管理现场教学基地。组织部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统筹协调全区的典型和优质资源;党校主动联系,提前谋划,加大现场教学的规律研究和理论研究,为相关单位提供智力支持;相关单位积极配合,为现场教学基地建设提供便利条件,建立起现场教学基地的共建共享机制。二是健全现场教学案例编写机制。根据干部教育培训的需要,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制定现场教学案例编写计划,丰富教学内容,挖掘现场教学的深度和厚度。教师要根据现场教学案例编写的基本要求,按照新课程开发的程序,深入各相关单位,将理论与实际有机地结合,编写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实用价值,并符合区域特色的教学案例,并及时与案例单位沟通,听取其修改和完善的意见建议。每次现场教学后及时总结、完善教学案例,要持续更新、动态调整教学案例和教学方案内容。三是优化现场教学组织管理机制。制定一套科学、规范、高效的现场教学实施流程和操作规范,明晰时间节点、任务节点、人员节点,要分清带队教师、班主任、现场教学基地人员各主体的分工,明确现场教学活动各方的具体责任,将责任落实到人,实现整个教学过程中组织管理的无缝对接。
总的来说,现场教学为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探索了新途径、拓展了新空间。党校要坚持“用学术讲政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干部头脑,以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干部为目标,深入研究现场教学规律,创新现场教学方式方法,加强现场教学基地建设,拓展现场教学渠道途径,提高现场教学水平和质量,不断推动现场教学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张洁,系北京市顺义区委党校分管日常工作副校长、区行政学院分管日常工作副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