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首页 > 杂志 > 人民论坛 > 第10月上期 总第 571 期 2017年9月30日电子版上线
往期回顾: 查看
论坛特稿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积极开展全国人大对外交往工作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开拓创新、务实进取、积极有为,不断开创对外交往工作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7·26”重要讲话学习

中国创新发展的强大引擎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形成了系统完整、博大精深的科技创新思想体系。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国际经济竞争甚至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

公众对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创新的认知与评价

调查时间 : 2017 年 8 月 21—28 日。 调查方式 : 互联网、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电子问卷,纸质问卷调查。 样本量 : 向全国 31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 11366 份。 (人民论坛编辑部整理制作;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科技部网站) (人民论坛编辑部整理制作;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科技部网站)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

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创新领域取得的成就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立以创新为首的新发展理念,明确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重大论断,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布《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我国科技创新的整体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科技创新格局发生历史性转变:科技发展从以跟跑为主,步入跟跑、并跑、领跑并存的历史新阶段。这是近代以来未曾有过的重大改变,表明我国科技发展站上全...

专家学者谈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 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更加激烈的科技竞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吹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科学阐述了我国科技创新的重点任务、重大举措、基本要求和实现路径,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我国科技事业跨越式发展,有效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

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十个重要论断

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形成了以“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为核心观点的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具有丰富内涵和重要的指导意义。要深刻学习把握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核心要义,并将其融入具体实践中,推进中国科技创新。

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理论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以宽广的国际视野和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就新时期科技创新的特征、发展趋势以及我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科技创新思想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科技创新思想的重大理论贡献,集中体现在鲜明的时代特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对科技创新客观规律的深刻洞见、对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崭新诠释四个方面,是指导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理论指引和行动纲领。

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时代背景与意义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科技思想接力创新的里程碑,是赶上乃至引领世界科技创新潮流的精神旗帜,是实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战略支撑。未来,我们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思想根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全党全国上下,特别是科技界得到全面深入学习与领会,并在科技实践中得到贯彻落实。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指导着我国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政策制定,指引着我国科技创新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是我国科技创新的巨大推动力,开创了我国科技发展的新局面。

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科技创新思想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包括创新驱动发展论、新科技革命论、科技体制改革论、科技创新人才论等内容,回答了什么是创新驱动发展、怎样创新驱动发展和怎样建设科技强国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现时代的丰富和发展。

中国网信核心技术发展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国家安全的高度,对我国网络安全的重要意义、战略地位等作出科学判断。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指明了我国网信事业发展的重点、面临的风险挑战,为把我国从网络大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提供了重要的原则性、方向性指引。

特别策划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自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以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一系列双边和多边重要外交场合多次提及并深刻阐发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使得这一理念日渐清晰并不断完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当今世界潮流与历史大势,为解决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以及在此基础上提供的中国方案,为21世纪国际...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世界贡献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内涵丰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国外交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我国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完善全球治理的重要目标和理念,而且是对传统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超越,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必将成为引领世界各国人民努力实现人类社会长久和平发展的先进思想。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大气魄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继承和弘扬了《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是全球治理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核心理念,超越传统意义上“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形成积极意义上的“命运相连,休戚与共”。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全球化困境下的理论突围

作为“中国叙事”和“中国方案”,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不仅有着深厚的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底蕴,更有着浓郁的中华传统和合文化的智慧,同时以其浓郁的全球视野体现着对全球化困境的理性反思和对中国现实境遇的考量,体现了中国将对世界作出更大贡献的信心和决心。

中国领袖的天下情怀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外重点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起涵盖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环境五大领域,兼顾双边、区域、周边、全球多个层次的思想体系。未来中国主动引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行稳致远,把握“七个平衡”,注重耕耘周边、“一带一路”、全球治理、大国协调“四大环节”。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路径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植根于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来源于对人类社会发展和当代国际秩序的清醒认识,既是对世界各国发出的倡议,也是对人类社会的美好希冀,必将进一步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法治化和合理化发展。

加强文化和文明交流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倡导尊重世界文明与文化的多样性,反映了中华文化追求和平、和谐,建设大同世界的理想,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潮流和诉求,是各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强调文明与文化要互鉴共进,通过文明和文化的交流增进共识,推动人类社会的繁荣与进步。

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

2017一带一路 媒体合作论坛(精彩内容摘录)

2017年9月19日,以“命运共同体,合作新格局”为主题的2017“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在甘肃敦煌举行,本届论坛由人民日报社和甘肃省委省政府联合主办。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张平、人民日报社社长杨振武、甘肃省委书记林铎等出席论坛会议并致辞讲话。 张平副委员长在致辞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把握发展大势,顺应时代潮流,立足当今实际,体现了“打造...

扩大合作“朋友圈” 拓展文化“同心圆”

尊敬的张平副委员长、尊敬的林铎书记,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岁临中秋,叠翠流金。今天,来自127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300余家中外媒体的朋友们相聚敦煌,就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媒体合作,共商发展大计,共谋务实举措,共话美好远景。我谨代表论坛主办方人民日报社,对各位嘉宾的莅临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2013年秋天,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

把“一带一路”故事讲出彩

敦煌是古丝绸之路的商贸枢纽、文化重镇,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承东启西的开放引擎。敦煌见证着古丝绸之路上经济发展繁荣的悠久历史,承载着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推动着从不同源头流淌而来的人类文明在交融碰撞中愈加丰富多彩。 现实的枝叶生长于历史的土壤。“一带一路”来自于历史的宝贵经验,契合于时代的发展趋势,立足于登高临远的世界...

打造具有媒体特色的新型智库

敦煌,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中西方文化汇聚的中心。相信大家在参观莫高窟时,已经从那些饱含历史沧桑的壁画上领略到千百年前“华戎所交,一大都会”的盛况。今天,人民日报社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将诞生于此,诞生在这历史悠久、文化交融的历史古城,也诞生在这走向希望、走向复兴的新的起点。 古丝绸之路打开了东西方交往的大门,引领着向往东方的人们来到中国。今天,...

共建“一带一路”媒体不可缺位

时维九月,大地流金。今天上午,“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顺利开幕,下午我们又相聚在丝路文化发展论坛,共同探讨新形势下如何讲好“一带一路”的中国故事,如何在 “一带一路”语境下加快推进中外文化的沟通和交流。我谨代表分论坛承办方人民日报海外版,对各位嘉宾的光临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

一带一路”是经济全球化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

世界正处在经济全球化向何出去的十字路口,面前有两条路线:一条路线是在“本国优先”的口号之下,通过贸易保护主义找出路,这是一条利益全球化的路线,显然不是出路。另一条路线是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想之下,通过社会生产力的合理布局、通过金融资本和实体经济的合理结合、通过全球治理优化和经济政治秩序的合理系统改革,推动经济全球化进入新的阶段。正如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

热点述评

习近平同志的核心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正式确立习近平同志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都更加期待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历史征程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密切党群关系需搭建科学有效的沟通桥梁

为适应新时期群众工作的实际需求,构建科学有效的沟通机制成为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纽带。构建科学有效的沟通机制,需要加强党性教育和公民文化培育,积极拓展多元化的党群沟通载体,采用灵活变通的沟通方式与技巧,健全沟通运行的规则与程序,从而不断密切党群关系。

基层理论宣传如何更接地气

当前,我国基层理论宣传面临着受众主体认知程度低、宣传手段缺乏清晰的层次性等现实困境。我们需要建立一支强大的基层理论“精准化”宣传队伍,使宣传的知识内容与基层的需求相吻合,通过创新宣传渠道和方式来完善基层理论宣传工作。

政治协商在决策制定中的独特效能

为确保政治协商在决策制定中发挥效能,不仅要加强政治协商制度建设,全面提高政治协商各参与主体的实力,也要规范决策程序,确保实现公共利益,全面提高决策制定的科学性、实效性,确保决策能产生良好社会反响,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社会治理

基层挂职干部的扶贫使命

向基层下派干部挂职,是我党培养锻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的一项重要举措。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一正确的政策方针制定之后,干部是关键。下派基层挂职干部参与精准扶贫,迫切需要在经济扶贫过程中做好五个结合,补齐五块短板,全力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第一书记”在农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开发已取得巨大成就,但扶贫开发是项长期的历史任务。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可以说,扶贫是社会主义制度特有的现象,它体现着我们党以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着社会主义人民性的根本目的,体现着社会主义集中力...

如何让基层干部甩开膀子抓脱贫

全方位激发基层干部脱贫攻坚的内在动力,要用好政治激励、重视物质激励;在强调外在激励的同时,重视内在激励;在保证负向激励的同时,更好地发挥正向激励的作用。

贫困地区如何迈向富裕之路

改善和发展贫困地区经济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举措。由于广大贫困地区经济基础薄弱,贫困群众自身素质相对有限,资源禀赋开发和招商引资优势条件有限等因素,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受到一定制约。因此,应该合理开发利用贫困地区现有资源,推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

以辩证思维引领精准扶贫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精准扶贫战略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而辩证思维的运用为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指导原则。在当前精准扶贫工作的攻坚期,我们应该利用辩证思维来找到问题的关键点,多出奇招、多出妙招,科学地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勠力同心、协作攻坚。

绿色扶贫为农村发展“造血”

当前,全面推广落实“绿色扶贫”仍然面临一些现实障碍,需要扶贫工作者和贫困地区群众创新理念,转变认识,引入新的方法。既要增强扶贫开发工作的绿色生态理念,也要立足维护“绿水青山”的绿色生态体系。通过绿色生态项目创新开发挖掘其中的巨大经济价值,力促“绿色扶贫”工作全面发展。

打好精准扶贫与就业保障的组合拳

精准扶贫与社会就业保障相辅相成,我们要全面贯彻和落实国家针对脱贫攻坚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以精准扶贫战略思想作指导,加大实施就业政策,构建公平的社会就业保障体系,尽可能地做到培训一个人、就业一个人、脱贫一户人,打赢脱贫攻坚战。

经济脱贫与文化脱贫如何协同推进

现阶段,我国贫困地区仍存在教育落后、封建糟粕残留、价值观扭曲等文化贫困问题。为此,各地扶贫工作在致力于经济扶贫的同时,还应该重视文化扶贫,将教育扶贫纳入产业扶贫机制,坚持送文化下乡,建立贫困农村网络学习平台,实现“扶贫”与“扶智”的协同推进。

财经聚焦

新能源汽车能否成为交通节能减排的主力军

发展新能源汽车不仅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控制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抓手和举措,也是我国调整能源结构、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和重点领域。从近期看,推进我国交通节能减排需鼓励多种技术路线竞争发展、加快跨领域融合、积极引领变革的思路和举措。

外贸企业如何应对逆全球化的冲击

作为与全球化相逆的发展趋势,逆全球化对世界发展构成巨大挑战。为了高效应对逆全球化带来的影响,并在化“危”为“机”的过程中实现良性发展,我国外贸企业应拓宽和改进外贸渠道,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策略系统。

中国制造业人才缺口怎么补

当前,我国的制造业面对规模大而实力不够强的局面,要实现从中国制造到精品制造的华丽蜕变,关键在于突破人才瓶颈,尤其是要重视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端技术人才。要正视我国制造业存在的人才问题以及人才培养所面临的挑战,并通过教育培养、政府引导、企业运作以及人才自身的提升来突破瓶颈。

京津冀协同发展亟待人才支撑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规划实施过程中,人才与区域经济动态对接是必须解决的问题。要促使人才与区域经济动态精准对接,就要加大河北省高校建设,自主培养人才;加快京津冀产业转移,促进人才流动;发挥国家政策倾斜优势,吸引全国人才。

法治视点

司法改革如何凸显“民生底色”

司法改革要以民生为最高标准,“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同时,又应当拿捏轻重与把握必要的分寸,一味迎合民意的司法会产生负效应。所以,人民性与专业化对司法而言,都不可偏废。

司法改革的国际意识与全球视野

当前,我国在司法领域上的国际话语权和国际规则制定权,与我国在国际上的大国崛起的形象并不完全相称。我们需要参照国际司法标准,通过立法、司法部门进一步努力,对我国司法制度作进一步的改革,使我国的司法制度更加民主、文明、科学,从而更好地实现司法公正的目的。

引导党员干部做尊法学法的模范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党员干部是主体力量,也是“关键少数”,加强党员干部法治意识已经成为实施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关键所在。当前,党员干部法治意识培育存在着培育目标不够明确、培育要求规定性不够、培育内容系统性不够等问题。对此,在培育干部法治意识时应注重建立目标体系牵引,综合运用培育方法,完善制度机制保证。

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何以兼得

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不可分割的,通过完善环保法律,实现环保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是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应构建完善《环境保护法》信息机制,提高《环境保护法》自我实施机制,构建完善的第三方实施机制,推进生态经济转型和环境保护法治建设。

让法律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

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推动法律体系的建设,以期利用法律的强制性和正义性来推动生态文明的发展。保障环境法的顺利实施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如何利用生态环境与法律体系的协调来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则成为我国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

党建研究

农村青年党员队伍建设的“宜”与“忌”

我国农村党员队伍青黄不接的问题日益突出,解决这一问题要有全面统筹的视野,要认识到社会转型的未完成性,把农村青年党员队伍建设放在一个仍在进行的、城乡一体化的大背景中,在解决普遍问题与特殊问题的良性互动中来谋划对策。总结近年来各级党组织在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切实加强农村青年党员队伍建设,目前应在三个“宜”与三个“忌”上下功夫。

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

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长期以来的执政理念,但当前一些人对为人民服务思想存在的合理性和实现的可能性还有所质疑。这需要从为人民服务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必然联系,为人民服务新的时代内涵,以及为人民服务与尊重个人正当利益的关系这几个维度,重新审视和全面理解为人民服务思想。

互联网+”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

“互联网+”与党建工作相结合,可有效提升党建工作的信息化和科学化水平,畅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在具体实践中,构建“互联网+党建”模式应在以下几方面着力:借助信息技术打造党建工作的网络工作平台;明确新时期党建工作的工作重点,确定党建工作的新方向;增强党建工作者素质,提升基层党建信息化实效;建立全新的党建工作考核体系,激发党建活力。

党建“云”建设不能搞形式主义

在当前网络信息化时代,党建工作只有积极转换思维,创新工作方法,利用网络云平台开展实施党建活动,才能解决当前党建工作面临的一些新问题,保持党建工作的先进性和实践性,提高党建工作效能。

以网络化建设推进基层党建工作

当前,依托互联网技术与平台的网络化建设在基层党建工作中得到推广,并借此加速基层党建工作的观念革新、机制完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当前基层党建工作在利用网络化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需建立以网络化运作为中心的党建制度,合理分配各类软硬件党建资源;完善基于网络化的新型党建开展模式,拓宽工作思路、增加操作途径。

中国经验

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怎么抓

社会组织在党建工作方面还面临党组织组建难、巩固难、党员发展难等一系列问题,需要通过提高思想认识、在政策法规中明确相关要求、在日常登记管理中进一步加强党组织建设、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等途径来全力推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

坚持创新引领 打造产业地标

创新是国家高新区与生俱来的责任和使命。江苏泰州中国医药城始终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坚持人才为本、产业为先、项目为王,初步探索出一条集聚高端人才、引进高端成果、落户高端企业、发展高端产业的特色园区发展新路径,正在成为自主创新的战略高地,为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贡献。

中外思潮

英美孤立主义“每况愈下”

当今的美国孤立主义思潮中,增加了民粹主义元素。从这种意义上说,当今的美国孤立主义与英国的脱欧孤立主义不仅在非理性上有着相通之处,而且在“每况愈下”方面也是异曲同工。

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走向

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处在转型阶段,社会思潮较为活跃,对意识形态的影响力日渐显现。因此,我们必须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全面做好社会思潮的引导工作。

马克思主义研究

《资本论》为何始终闪耀着真理的光芒

《资本论》第一卷的发表,是人类思想史和发展史上的大事件。今天《资本论》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和认识当代社会主义的新变化,而且还有助于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依靠人民

“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要求,它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追求和终极目标,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因而,新时期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了解人民、服务人民、依靠人民。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魅力何在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魅力体现在:它与其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格魅力紧密相联,它实现了科学真理性与价值合理性自觉而完美的统一,它具有深厚的人民情怀和与时俱进的品质,依然是引领人类解放的思想旗帜。

文艺评论

为有源头活水来 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意义,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继承了往哲先贤的学说,同时对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起到了导夫先路的伟大作用。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民本情怀与世界视野

习近平总书记文化思想形成的理论根基是实践,核心内容是以民为本,这与传统的以民为贵思想相辅相成。习近平主席多次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标志着文化发展进入新境界,必将对国际形势的未来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产生巨大影响。

让世界触摸中华文化的脉搏

在全球化语境中,我们传播中国文化必须通过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融汇,思想与思想的互动,让对话双方能够在交流中撷英咀华。文艺工作者应该在内外联动的大好格局和形势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弘扬好中华文化,让世界触摸中华文化的脉搏,感知当代中国的发展活力,从而塑造出文明大国形象、负责任大国形象和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文化纵横

中华文化凝聚力的提升之道

提升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对于弘扬中华文化、促进文化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需要通过满足人民大众的文化需求、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精髓、融合世界民族的优秀文化、开拓多元化的文化创新发展之路、保持主流文化的主导作用等方式,实现中华文化凝聚力的提升。

微时代下怎样提升国家文化领导力

在微时代语境下,“微内容”“微应用”“微圈子”等发展迅速,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存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改变了国家文化领导力的文化环境、领导对象、领导内容等。为有效应对微时代各种挑战,我们应通过优化传播环境、转变领导意识、创新领导方式等,提升国家文化领导力。

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红色文化是一种先进的政治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教化作用、凝聚作用、规范作用、传承作用、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在推广红色文化的过程中,应注重将其与人文文化、自然文化、改革开放文化相融合,丰富红色文化的教育内容与形式,充分发掘红色文化的价值意义,从而更好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粉丝文化有利有弊,关键在于引导

营造健康的粉丝文化氛围,提升粉丝个体和全社会的文化素养,一方面要重视法律法规和新媒体技术对于规范媒介行为、强化对青年正面引导的作用;另一方面,不要特别在意粉丝偶尔的不理性状态。

读史札记

秦汉时代社会治理模式的演进

秦汉时期,要巩固国家统治、实现长治久安,就要面对文化问题。秦朝的失败,与其推行文化政策操之过急有关;汉初东西异制的政策虽缓解了文化冲突,但文化上的战国局面依然存在。对此,儒家学者适时提出了“德教”的主张。最终,“中庸之道”获得了广泛共识,儒家的“礼”成为社会制度的主体,维系着道德伦理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