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本质上离不开“破”与“立”的统一。唯有以“真学”破思想之茧、以“真查”破监督之困、以“真改”破执行之难,方能让作风建设从“一阵风”变为“四季风”,为基层治理注入持久动力。
以“真学”筑牢作风建设“压舱石”。“真学”要求基层党员干部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进行系统学习与内化,突破“走过场”式读文,将理论学习与业务场景深度融合,形成对作风建设的思想认同与行动自觉。若学习停留于表面,易导致“上热中温下冷”现象,甚至陷入“以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的怪圈。唯有真学真懂,才能从根源上破除“四风”问题的思想土壤。因此,要构建完善分层分类学习体系,依据岗位特征优化差异化学习方案,将抽象要求转化为具体工作指引,建立理论学习与业务考评的联动机制,让学习教育从“软任务”变为“硬约束”。
以“真查”织密作风整治“防护网”。“真查”意味着要在基层监督中增强对作风问题的敏锐洞察和动态追踪,突破传统监督模式的局限,通过技术赋能和制度创新实现“四风”问题的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部分“四风”问题具有隐蔽性、变异性,而传统监督手段往往存在信息孤岛和监管盲区,容易陷入“头痛医头”的被动局面。唯有真查真改,才能实现从“事后追责”向“事前预防”的治理转型。要构建智能监督体系,通过跨部门数据整合建立预警模型,提升问题识别精准度;同时,推行清单式监管模式,明确监督重点与责任边界,并畅通群众监督渠道,进一步增强内外联动的监督合力。
以“真改”贯通作风转变“全链条”。“真改”强调的是对作风问题根源性的治理和长效化的巩固,突破运动式整改的局限,通过制度完善和流程优化实现作风建设的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漏洞与流程梗阻往往成为作风顽疾滋生的温床,若整改仅停留于表面,易导致“问题反弹”甚至“变异回潮”。唯有真改真治,才能将作风建设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因此,要构建闭环整改机制,通过完善问题发现、责任落实、效果评估的全链条,确保整改措施可量化、可追溯;在制度优化中压缩权力寻租空间,着力消除作风问题滋生的诱因;并将整改成效纳入干部考核体系,进一步突出奖优罚劣的鲜明导向。
(作者:洪睿,浙江省嘉善县姚庄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