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人民论坛评论 > 正文

新时代廉洁文化大家谈 | 以清廉底色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幻灯片-人民论坛网评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规定》,既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树起了“风向标”,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注入了“防腐剂”。这一规定从行为规范、管理监督、责任追究等维度搭建起制度框架,对基层干部立起了履职的“硬杠杆”“硬标尺”,进一步推动清廉建设与乡村全面振兴同频共振、相得益彰。

廉洁履职是农村基层干部的“生命线”。焦裕禄“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的奉献精神铸就了兰考大地的绿色奇迹,廖俊波“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的实干担当书写了政和脱贫的蝶变篇章,黄文秀扎根扶贫一线的无悔坚守托起了百坭村的致富希望……他们都生动诠释着廉洁奉公的力量。作为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的执行者,农村基层干部廉洁与否直接关乎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要时刻牢记,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唯有秉持“公生明,廉生威”的信念,为民用权、谨慎用权,方能让惠民政策“落地有声”。

防微杜渐,而禁于未然。当前,农村“三资”监管缺位、“小微权力”边界模糊等问题,仍是制约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突出短板,要以《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规定》为标尺,紧盯乡村全面振兴项目建设立项决策、项目审批、招标投标、征地拆迁等关键环节,制定监督清单、绘制廉政风险图谱,深化县乡村三级联动监督机制,灵活运用提级监督、片区协作、交叉检查等方式,以精准监督推动责任压实、作风转变。

清廉建设的最终落脚点在于惠民利民,要将廉政效能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福祉。基层干部作为政策落地的“执行者”和民生冷暖的“感知者”,既要站稳“政绩归于民”的价值坐标,更要筑牢“用权受监督”的制度藩篱,坚守“权为民所用”的初心,当好严守纪律的“排头兵”,千方百计办好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实事,把惠民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使清风正气化作田间地头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者:陈丁泽)

[责任编辑:张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