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追光青年
首页 > 人民论坛评论 > 正文

人民论坛网评 | 用“角色换位” 让“服务到位”

幻灯片-人民论坛网评

人才服务全链条升级,暖“新”驿站重新布局,业务流程再次优化……近段时间,江苏苏州开展“换位跑一次”行动,党员干部通过模拟办事、陪同跑腿等方式“换位体验”,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惠企惠民的实际成效赢得了群众广泛点赞。

群众路线是党的基本政治路线,党员干部干工作、做事情,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是最基本的要求。如何更好地为群众办实事?一个基本方法就是善于换位思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善于换位思考,走进群众,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准确了解群众的所忧所盼。”党员干部多从群众视角出发看问题、想问题,就能真正摸清群众所思所想,推动群众“盼的事”变成手中“干的事”,让好事实事办到老百姓心坎上。

“角色换位”的本质是认知视角的转变。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少数党员干部习惯从“管理者”视角推动工作,若不能积极转换视野,从群众视角出发看问题,便容易陷入“政策悬空、服务断线”的窘境。对于党员干部而言,要积极涵养“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自觉换位思考,主动“调焦对焦”,围绕群众想要什么、需要什么,谋思路、想办法,将群众视角融入决策全过程。起草政策时,能主动追问“群众怎么理解”;推出项目时,能主动思考“怎样才能落实到最好”,民生服务也就更加可知、可感、可及。

“角色换位”的深度决定了服务为民的温度。近年来,随着“一网通办”“不见面审批”等数字赋能、机制创新,群众办事体验已经有了大大改善,但依然存在一些“梗阻”。比如,有些地方过度追求数字化应用,无意间为部分老年人、特殊群体划出了“数字鸿沟”;个别地方在推行某项政策时,未能充分考虑群众的实际需求和接受程度,导致政策虽好却难以落地。在推进工作过程中,要善于跳出工作看工作,多当几回“当事人”、常走几遍“办事路”,在“被服务”的情境下观察服务流程“优不优”、感受服务水平“高不高”、评估服务体验“佳不佳”,以切身体验找准政策制定的疏漏、执行过程的短板,对症下药、靶向施治,不断提升为民服务的精准度,确保每一项服务都能直击群众需求,每一份关怀都温暖人心。

“角色换位”非一时之功,优化服务还需久久为功。“角色换位”绝不能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而需固化为可持续的制度安排,内化为党员干部的行为规范。要积极构建长效机制,比如定期开展“换位体验日”、设立“换位体验岗”等,让党员干部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群众需求的理解,形成持续优化的服务循环。同时,也要健全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干部在换位中发现真问题、触碰真矛盾,避免因“怕出错”而“走过场”,激励党员干部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做到服务为民、真情为民,谱写更多“以人民为中心”的动人篇章。(作者:张雯洁)

[责任编辑:曲统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