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是骨肉难离的最好注脚。潇洒去除骨核,杨梅才能好好保鲜,延长口福,又可增加产业收入。突破保鲜难题的,是湖南劳动人事职业学院教师、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三和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王正根。
日前,在三和村,一台110厘米高的杨梅去核机前,王正根对专程从长沙赶来的他的学生,生动地讲解杨梅去核机性能原理,为学生组团参加湖南省创新创业竞赛做精心辅导。
“钻心”的调研
靖州县是湘西南边陲省级脱贫县,作为全国六大杨梅产区之一,靖州杨梅果大核小、酸甜适度、品质优良,享有“江南第一梅”美誉,成为该县支柱产业之一。
靖州杨梅。何嫘供图
2023年5月,湖南劳动人事职院装备智能学院教师王正根,加盟该校驻三和村乡村振兴工作队。下车伊始,王正根随乡村振兴工作队,深入靖州县万亩梅林,进行产业调研20多天。他们翻越杨梅主产区山山水水,发现在一片片红星闪烁的山头,地上铺睡着厚厚的杨梅,它们从树上自然脱落,无人问津。
据工作队调查统计,靖州县10万亩杨梅,成熟采摘期短,20天左右,6.5万吨鲜果被采摘,只有35%左右进入鲜销市场或深加工,还有65%左右4万吨杨梅腐烂在林。碰上灾年,一些梅农连肥料钱都收不回来,于是懒得打理,杨梅品质退化,形成恶性循环。
200多户被调研梅农的含泪倾诉——典型的“梅”烦恼,如针扎在王正根和工作队员的心上。如何克服杨梅保鲜这个难题,让全县近万户梅农增收,推进乡村振兴大业?王正根辗转反侧于一个个不眠之夜。
新“庖丁解牛”
一个大胆的想法冒上心头,王正根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吴志兵汇报并得到支持后,他走遍湘西南的杨梅林。与众多专家、梅农、加工销售人员促膝交流,尽量多地掌握第一手资料。他认为,要突破靖州杨梅产业发展桎梏,必须解决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改善杨梅鲜果保鲜技术,延长鲜果销售期;二是优化杨梅深加工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而杨梅的果肉非常柔软,其核与果肉相连,犹如血肉相连。现有的去核杨梅,破损率高、果形破坏大,成为“碎杨梅”。而不去核杨梅,冷冻后不适合深加工。金蝉脱壳般去核难于上青天,研发一种高效周全的杨梅去壳机,刻不容缓。
得知王正根下乡采集研究样本,靖州杨梅四个主产区的梅农,一个个主动上山,分别采摘三五斤乌梅、台梅、东魁杨梅鲜果,激动地递给王正根。
业余时间,王正根一头钻进杨梅去核机研究。文羽摄
王正根深感兴奋,接连四个通宵,用游标卡尺重复测量6000余次,对3000多颗杨梅样本外径,果核的三个方向直径,进行了测量统计。用筷子捅、用吸管捅、用勺柄挖……王正根尝试了多种去核方式。他研究着杨梅鲜果物理特质和几何参数,并设计制造了去核试验台。
试验台既要满足多种去核要求,又可调节去核速度。失败重来,重来需要改进设备,可是,靖州很难完成机械加工。王正根一次次求助醴陵表兄,每每设备到手,来回要好几天,而杨梅采收期短,小王急得睡不着觉,生怕第二天醒来没有鲜果做试验了。
关键时刻,湖南劳动人事职院党委书记徐厌平赶到三和村,慰问王老师,给他鼓劲加油。接着,徐厌平书记、钟秋明校长分别召开乡村振兴产业技术推进会,并迅速立项拨款,指导支持杨梅去核机研发。
白天,小王忙于处理村务;晚上,一头钻进宿舍研究。通过2000多次对照试验,终于找到一种最佳去核工艺——管型刀去核法,可使杨梅鲜果去核果肉破损率在6%以内。3月25日,第一台小型杨梅鲜果去核机试运行成功,只见王老师操作杨梅去核,动作潇洒利落,犹如庖丁解牛。去核机克服了现有方法去核效率低、果肉破损率高的弱点,一人一小时能完成25公斤杨梅鲜果去核。
靖州杨梅产业协会会长梁和平透露,杨梅去核机投入使用,仅靖州一地,可形成户户有深加工产业的杨梅生态格局,预计帮助每户梅农年增收2万元,靖州近万户梅农和20多个杨梅合作社,实现年增收2000万元。再往前,靖州杨梅可由地方特产,变成“国际高端水果品牌”。
试运行现场,几名梅农抚摸着去核机,热泪盈眶起来。
创新创业师道传
34岁的王正根,在湘潭大学机械工程专业本科、研究生毕业。湘(潭)莲种植加工产业链,给王正根提供了莲子去壳机、去芯机、开边机等研发机会,为其独立研发打下坚实基础。他曾随导师上了央视“我爱发明”节目,心中埋下献身科学教育事业的梦。
2017年入职湖南劳动人事职院后,王正根更加认识到,自己不能只做知识的搬运工,还要做知识的创造者,真正的快乐要建立在创新之上。他不仅传授学生知识技能,也热衷于手把手教他们搞科研发明,让他们全过程参与项目,培养创新思维、创业之志,提高各种能力。
近年来,王正根与张志明、吴晓辉、张勇、肖文君、卢继、刘兆伟等老师,业余带领学生进行多项创新研究,先后获得“一种全自动适应玉石钻孔机”“一种全自动空间几字形钢筋马凳折弯机”“一种雀啄法自动艾灸仪”“一种对称链传动升降式节能立体车库”“一种单向单车道立体升降车库”“一种可升降氛围灯的便携式户外音箱”等8项发明专利证书。其中,王正根为主的有6项,获评湖南省青年教工党员示范岗等荣誉。
王正根之举带动了全校创新创业。2022年来,该校已启动32项创新创业项目,在国省各项创新创业比赛中获奖20余次。
今年来,王正根在圆满完成驻村乡振工作下,往返靖州与长沙之间,办理杨梅去核机专利申报事宜,预计该项目可望最快获得专利证书。与此同时,他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和上级号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带领自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指导以杨梅去核、自动艾灸仪项目,参加2025年湖南省“金种子”创新创业大赛。
2025年5月5日于长沙
(文羽 郑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