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建设是国家战略,旨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其核心在于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而减盐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30年全国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降低20%。当前,高盐饮食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隐形杀手之一,与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减盐作为饮食结构调整的重要一环,正逐渐成为提升国民健康水平的关键所在。
盐,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是生命的必需品,作为人体内钠离子的主要来源,盐对于调节体液平衡、维持神经和肌肉功能以及支持心血管系统正常运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生活的必需品,赋予食物的美味;它是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料,在工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过量摄入盐分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诸多不良影响,如引发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慢性疾病。通过降低食盐摄入量来降低人群中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发病率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显示,在全球范围内,每年有800万人的死亡与不良饮食有关,其中,190万例可归因于高钠摄入。在中国,目前居民每日人均盐摄入量高达10.5克,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每日人均盐摄入量5克标准,减盐行动任重道远。因此,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推进,减盐行动已超越单纯的饮食行为调整,而成为关乎国民健康、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重大命题。
盐摄入过量的成因复杂,涉及政策环境、食品生产、消费习惯、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单一主体或措施难以全面解决问题。因此,减盐行动是一场系统性的社会变革,需要坚持系统观念、综合施策,打破政府单打独斗或仅凭个人自觉的局限,协同政府、社会、企业、家庭和个人等各方力量,实现从“被动减盐”到“主动选择健康”的转变,形成普遍的减盐共识与行动。
加强政策支持与引导。将减盐行动纳入健康中国建设的整体政策体系,与其他健康策略如慢性疾病防控、健康教育等协同推进,特别是与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病措施有机结合,形成全方位的健康促进机制。制定相关用盐标准,明确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盐含量要求,推动食品企业逐步降低产品中的盐含量,鼓励企业开发低盐产品。同时,加大对食品市场的监管力度,确保食品标签准确无误,使消费者能够清晰了解所购食品中的盐含量,并对不符合标准的产品进行严格查处,保护消费者的健康权益。统筹政府卫生健康部门加快建立覆盖全国城乡的有效监测系统,用于监测人群盐摄入模式及饮食中盐的主要来源,提高减盐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鼓励研发和生产低钠盐等健康盐产品,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和税收优惠,对这些企业的技术创新、设备升级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减盐科研项目和公益活动,促进技术进步和公众意识提升。在餐饮行业推广低盐烹饪,使用天然调味料替代部分盐分,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增强控盐意识和技能。
强化减盐意识的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高盐饮食的危害和控盐的重要性。开展全国性的减盐宣传活动,并针对不同群体设计个性化的教育材料,促进各年龄段人群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例如,在学校,可以开展健康教育课程;在社区,举办健康讲座和宣传活动,引导公众减少高盐食品消费。推广“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的生活方式,营造全社会关注健康的氛围。借助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宣传活动。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等发布生动有趣的科普视频和图文信息,举办线上专家讲座和健康咨询活动,深入社区、学校、企业、农村等各个角落向不同人群普及科学减盐的方法,使得“减盐就是减负担,减盐就是保健康”的理念深入人心,促使人们主动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食盐摄入。
充分发挥食盐生产和销售企业的作用。食盐生产和销售企业在推动全社会减盐行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消费者教育和行业协作等方面。企业应加大技术研发与创新力度,通过技术改良(如以氯化钾替代部分氯化钠)研发低钠盐、富钾盐等替代产品,在降低钠含量的同时保持风味,并探索应用天然风味增强剂(如海藻提取物、酵母抽提物)以减少盐的使用。同时,推出针对不同人群的细分产品(如儿童减盐调味料、老年人低钠盐),满足特定健康需求,并与食品加工企业合作提供定制化低钠盐解决方案,推动产业链协同减盐。在产品标识与包装上,采用醒目减盐标签并标注每日钠摄入建议值,增强消费者认知。企业需强化数据驱动的减盐管理,建立消费者用盐习惯数据库,分析减盐产品市场渗透率,并发布年度减盐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目标进展以增强透明度和公信力。食盐生产和销售企业应转型为“健康膳食解决方案提供者”,通过技术创新、行为干预和政策协同实现商业与社会责任的平衡,同时探索AI驱动的个性化减盐推荐系统,结合可穿戴设备监测钠摄入量,构建精准健康管理闭环。
从家庭和个人减盐做起。作为减盐行动的“最后一公里”和饮食文化变革的“最初一公里”,家庭和个人是健康生活方式的践行者和社会饮食文化转型的基础力量。通过优化日常饮食和烹饪习惯,家庭能从“微观层面”降低盐摄入量,为宏观减盐目标助力。家庭应培养控盐意识,减少烹饪盐用量,家长以身作则引导孩子养成低盐习惯,通过构建“意识觉醒——行为改变——习惯固化”的闭环,从而推动全社会控盐。推广限盐勺、盐罐等工具,让控盐更具体可行。随着智能厨房设备(如自动控盐料理机)和个性化营养指导服务的普及,家庭减盐将进入精准化、数字化的新阶段,最终实现“减盐不减味,健康更有味”的可持续目标。
减盐行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在健康中国战略框架下,通过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协同发力,才能形成强大合力,确保减盐行动取得实效,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作者系中国盐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