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典型经验 > 正文

以“高层次、正规化、有特色”赋能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加快步入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轨道

课程体系建设、教研一体化改革、文化交流、高层次人才引进等工作收获新成效,宽敞明亮的新校园如期建成,培训规模和影响力逐步扩大……近年来,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正确办学方向,坚定“高层次、正规化、有特色”办学理念,以昂扬向上的姿态和真抓实干的行动逐步破解基础薄弱、力量不足等瓶颈问题,在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蹄疾步稳,为福建统一战线事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1

精准谋划,厚积“高层次”教培势能

社会主义学院的学员主要是统一战线各领域代表人士和统战干部,他们文化知识丰富、研究能力强、社会阅历与实践经验足,面对这样一个“高层次”学员群体,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坚持在教学、师资、科研等方面对标“高层次”,更好地满足学员的学习需求,取得了新成果。

教学上,科学系统制定课程研发计划,建立了《共识教育核心课程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教学大纲》等课程体系,携手各民主党派省委会共同开发12门精品课,评选一批全省社院系统统战理论精品课,形成“政治共识教育”“文化认同教育”“能力素质培养”三大教学模块。学院还大胆革新,相继推出了研讨式、案例式、分析式、“三人同台”等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第四十八期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进修班学员林羽在结业式上分享学习收获时说到:“培训课程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圆桌课堂、鱼骨图研讨等分析式教学,让课堂由‘灌输式’变为‘参与式’,既提升政治理论水平,又拓宽知识面、增强履职本领。”

科研上,立足教学需求、学科建设和教材研发,推进教研一体化改革。学院与中央社会主义学院联合开展的“习近平同志在闽工作期间关于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实践研究”课题顺利结项,并被评为优秀,形成了习近平同志在闽工作期间关于统一战线工作《讲话实录》《重要论述摘编》《重要论述和实践研究报告》等“三位一体”成果,受到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主要领导充分肯定。组织全省社院骨干教师力量,完成《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辅导教材》编写,15个专题同时作为“教研一体化”课题,结项并进入课堂,形成了“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的教研格局。2023年以来,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承担完成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高端智库课题、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课题等省部级课题6项,完成厅级课题35项,教师发表文章50余篇,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12次,7项课题获得省级奖项,统战理论研究水平稳步提升。2024年,省统战理论研究会在省社院设立“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研究基地”,《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被列为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期刊,“文化纵横”栏目被评为第七届华东地区期刊“优秀栏目”。

师资队伍建设上,坚持引才育才并举。2023年以来,招录博士3名,选聘客座教授43名,通过成立专家工作室,安排教师到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省委统战部跟学跟训,支持访学挂职锻炼等措施,不断提升师资力量和水平。专家工作室相关经验做法得到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主要领导肯定批示,多名教师列入“全省百名社科专家讲堂师资库”,被聘为省“福文化”工作专家、省政协聘特约研究员等,并在全国社院系统赛课中获奖。

1

规范增效,夯实“正规化”办学基础

近年来,福建社院坚持“正规化”思路,通过大力推进办学治院机制化和规范化,全面提升工作质效。

在办学保障方面,全面梳理健全学院规章制度,确保各项工作统一、规范、高效。坚持以严的机制,推动完成新校区项目建设并投入使用。如今的校园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智慧社院”建设实现了“办公管理一体化”“学员服务一卡式”等目标,为教职工和学员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办公办学效率大大提高。

教学管理方面,进一步完善课程开发和精品课打造工作制度,建立了全链条式的课程质量评估审核体系,开展专题研讨、专课专议和新课试讲70多场次。加强课堂全过程监督,实行课堂“双评制”,与外聘教师签订《课堂教学政治纪律承诺书》,安排副处、副高以上人员轮流听课等,确保教学安全和质效。 

办学机制方面,发挥联合党校联合办优势,建立起由省委统战部牵头、社院承办、各统战系统单位落实的教培工作机制,牢牢稳住基本盘,全面完成了计划内培训任务。同时,扩大覆盖面,开拓新渠道,与全国10多家社院签订联合办学协议,积极承办委托班次。2023年以来,已举办培训班158期,累计培训学员8279人次,培训量逐年提升。

1

守正创新,打造“有特色”办学品牌

学院坚持以“有特色”增强吸引力和影响力,在探索富有福建特色、统战特色办学品牌上迈出新步伐。

在实践教学上,深挖用好理论和实践“富矿”,组织力量完成同心馆建设,重点展现统一战线历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在福建的孕育与实践等,并开发现场教学和多维互动式教学课程,成为兼具教学与展示功能的特色场馆。精心选取“三进下党”“木兰溪治理”“万寿岩遗址保护”等26个实践教学点、设计20条教学线路,切实提升“福建辨识度”。

办学模式上,创立“一班一策”个性化办学品牌,建立丰富的师资库和课程单,在突出培训主题的前提下,根据学员的界别、地域分布、职业特点等因素,差异化组合教学课程,精准确定教学目标,定制培训内容和办学形式,满足不同学员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逐步实现了因材施教、科学施教。

文化学院工作上,擦亮同根文化品牌。立足福建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多等特色资源,与中华文化学院共同举办首届“闽海论坛”,开展闽台“福”文化主题系列活动13场次,创办“闽海大讲堂”,坚持每季度聘请知名专家学者登坛开讲。联合有关单位,举办“海峡两岸茶文化研习营”“闽澳大学生阳光交流营”等国情教育、中华文化研修和寻根活动14期,编写出版《福建文化海外传播丛书》,持续丰富品牌内涵,提升影响力。在2024年中央社院举办的“新时代中华文化论坛”上,学院作为唯一一家省级社院代表作主旨发言。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将始终坚持“社院姓社”,坚决扛起“为统一战线培育一支坚强可靠的人才队伍”的职责使命,在“高层次、正规化、有特色”办学道路上步履不停,努力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福建篇章贡献更大力量。

(杨秀颀)

[责任编辑:李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