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要求“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内容资源开发与供给”,“丰富党员教育培训方式方法”。有效的教育形式和内容是确保党员教育有效性和针对性的关键,这要求我们在教育内容上“精准谋划”、在教育形式上“精心安排”,画好党员教育“施工图”,用好提升党员能力的“加速器”。
党员教育内容是提高党员教育工作成效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障。培训内容是教育培训成效的“源头”,要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原则,通过问卷调查、走访调研等方式,精准掌握党员学习需求,再按照行业职业、学历水平、年龄经历等要素,针对不同党员群体,将示范培训、重点培训、普遍培训、兜底培训有机结合,聚焦经济建设、民生改善、乡村全面振兴等重点领域,构建“理论+业务+技能”的立体内容体系。同时,建立“中央精神-地方实践-基层创新”三级内容开发机制,分层分类“量身”定制重要部署、文件解读、先进典型、热点评析、工作动态等“教育套餐”,面向党员干部举办AI相关培训、面向退休党员开展政策科普培训、面向农村党员组织致富技能培训、面向城市党员开展志愿服务及物业管理等方面培训……以“菜单课程”拉满党员教育培训“干货值”,通过“必修+选修”的个性化教育方案,让广大党员尽享思维“大餐”,确保每一位党员都学有所用、学有所成、学有所获。
党员教育形式是提高党员教育工作成效的核心路径和动力源泉。让“有意义”的教育变得“有意思”,就要采取灵活多样、有趣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既要用好集中培训、集体学习等传统的教育方式,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集中培训等基本制度;又要敢于突破创新,运用好“指尖课堂、田间课堂、庭院课堂”等新型载体,推出“课堂+现场”“讲授+互动”“情景教学+沉浸体验”“基地社区+田间地头”等互动性强、交流多的创新教育模式。要抓实“基础点”、明确“关键点”、找准“落脚点”,打造“行动学习+”实践课堂和项目建设、基层治理等“一线课堂”,采取“线上学+线下学”结合、“理论学+实践学”结合模式,通过定期组织农业专家深入基层一线开展“送技下乡”等活动、运用VR技术构建“可对话的党史馆”、开发AI数字人导师实现24小时个性化答疑等,释放以数字技术赋能党员教育的强烈信号,让党员教育有“温度”、有“热度”,确保党员汲取强大的“成长营养”。(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组织工作服务保障中心主任 李长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