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长期主义”:重在深谋远虑、坚持不懈

【摘要】“长期主义”原本强调的是企业决策要围绕长期价值来展开,被视为一种为了长期目标而作决定的思想理念。它不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更是在实践中需要不断调整努力方向以赢得未来的策略。总结历史经验可以发现,“长期主义”的理念精髓早已蕴含在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且具有更丰富、更深刻的内涵。“长期主义”的精髓在于“长期”,重在深谋远虑、坚持不懈、百折不挠;既要有高远的目光,又要脚踏实地;既要“苦干加实干”,更要“智慧加巧干”;坚持践行系统观念和全局思维。

【关键词】“长期主义”  马克思主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坚守“长期主义”的成功案例

2025年春节中国动画片《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火爆上映后,“长期主义”一词开始频繁出现在一些媒体上。这部影视作品的主创团队在保留哪吒故事核心精神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改编,主创团队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将古典美学与现代审美完美融合,创造出既熟悉又新颖的视觉奇观。这种创新不是简单的拼贴,而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深度理解和现代诠释。影片中的哪吒形象,既保留了传统神话中的叛逆精神,又注入了当代青年的价值追求,使其成为一个具有时代共鸣的文化符号,使这个源于古老神话题材的动画片拥有了全新的视觉冲击力和文化征服力,也无可争议地凸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不断提升。面对《哪吒2》的巨大成功,人们必然要思考这一成功背后的原因。追根溯源,人们纷纷把这部作品的成功归功于导演饺子及其团队所坚守的“长期主义”。正是长期坚持、潜心聚力的追求探索精神,推动《哪吒2》横空出世、惊艳世界影坛,并使“长期主义”成为热门词。

如果说《哪吒2》横空出世是坚守“长期主义”的一个成功案例,那么在历史上“长期主义”还有更典型的成功案例。

马克思的《资本论》最具代表性。《资本论》共三卷,按翻译成中文版本的字数来统计,总共有230多万字。第一卷通过分析资本的生产过程,揭露剩余价值的生产问题;第二卷通过分析资本生产过程研究资本的流通过程,揭露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第三卷通过分析资本生产、流通和分配的全过程,阐释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彻底揭露资本家通过占有剩余价值来剥削工人的秘密。《资本论》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作为指导,跨越了经济、政治、哲学等多个领域,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并使唯物史观得到科学验证和进一步的丰富发展,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运动的思想指导。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1867年问世的《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最厚重、最丰富的著作,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习近平总书记的评价凸显了《资本论》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重要地位、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中的重要影响。这部伟大不朽的巨著就是坚守“长期主义”的一个光辉产物。

《资本论》是马克思倾其毕生精力才完成的著作。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矛盾日趋激烈和复杂,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越来越需要科学的理论来指导。从1843年起,马克思开始系统收集研究政治经济学的资料,直到1883年逝世,马克思始终矢志不移地从事《资本论》创作。在《资本论》创作过程中,伴随对各种错误思想的批判,马克思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挑战。马克思因为积极参与和领导工人运动,多次遭受驱逐,1849年马克思来到英国,1850年6月,马克思获得了大英博物馆的阅览证,《资本论》就是在大英博物馆完成的。马克思潜心研究先前搜集到的所有相关资料,几乎在座位前的水泥地板上留下清晰的脚蹬痕迹。马克思的女婿保尔·拉法格曾回忆说:“工作变成了马克思的一种癖好,他是如此地专心工作,以致废寝忘食。他常常要被呼唤好几遍才下楼到餐室去,而且几乎不等咽下最后一口饭就又回到他的书房去了。”①据不完全统计,马克思在撰写《资本论》的过程中,阅读了2000多册有关的经济学著作,收集了4000多种报刊杂志,研究了大量的英国官方会议的有关文件和蓝皮书。他写的各种摘录、手稿、提纲、札记等达100多本。每天从早到晚地工作,最终完成了这部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伟大著作。马克思撰写《资本论》所体现出的“长期主义”至今无与伦比。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中国古代史学与文学的一座丰碑,更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文明成果。《史记》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130篇,总计52.65万余字。《史记》体系完备,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同时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尽管《史记》只有52.65万余字,但司马迁从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开始编写《史记》,直到公元前91年(汉武帝征和二年)完成,足足经历了13年。司马迁是继承父亲遗志完成《史记》著述,如果算上其父司马谈所做前期准备工作5年,《史记》完成写作所用总时间应为18年。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期间有两年是司马迁在受宫刑后于监狱中完成。出狱后直至公元前91年7月才最后完成《史记》撰写。司马迁撰写《史记》的过程就是坚守“长期主义”的典型,并且颇具曲折复杂的传奇色彩。

除《史记》外,《红楼梦》的诞生也是坚守“长期主义”的又一范例。《红楼梦》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小说创作水平的最高峰,也在全世界具有广泛的文学影响力,获得各国读者的普遍赞誉。例如,1981年11月,《红楼梦》法译本被伽里玛出版社列入法国最负盛名的文学丛书《七星文库》出版,在法国社会引发一股“红楼热”。尽管法文版《红楼梦》定价十分昂贵,但仍吸引了许多读者和购买者,迄今已经多次再版。曹雪芹家族大起大落艰难曲折的遭遇,在使曹雪芹本人感受到切肤之痛的同时,也激发其深邃的思考,为他创作《红楼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创作《红楼梦》的过程中,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终使这部文学巨著成为传奇。

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且深刻的“长期主义”思想

“长期主义”的理念精髓早已蕴含在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且具有更丰富、更深刻的内涵。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强调要从历史的长过程来判断现实的本质和未来长期的发展趋势。它强调大历史观,将以往历史长期发展的内在逻辑,作为判断未来社会长期走向的规律性预测,也就是依据整个人类的发展历史对未来即将发生的一切作出合理的判断,强调用长远的、比较的思维来看待长期发展。同时,唯物史观认为长期发展是分阶段的,每个阶段都要为下一阶段做准备;认为人类社会的最长远的理想目标是共产主义,而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没有阶级的社会,而社会主义只有通过无产阶级专政才能消灭阶级而走向共产主义。毛泽东同志深谙马克思主义的“长期主义”的精髓。例如,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通过分析世界的反法西斯形势、日本的实力优劣和中国弱势地位及发展潜力,批驳了“亡国论”和“速胜论”,而论证了中国必胜,但要打持久战;而在持久战中,也包括“持久中的速决”。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明确指出:“这个革命的第一步、第一阶段,决不是也不能建立中国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的社会,而是要建立以中国无产阶级为首领的中国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社会,以完结其第一阶段。然后,再使之发展到第二阶段,以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的社会。”毛泽东同志这段话告诉我们,新民主主义革命长达28年艰苦卓绝的长期奋斗,为的是过渡到更长期的社会主义社会。为此,要在新民主主义阶段从政治、经济、文化上扎扎实实为社会主义长远目标做好准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蕴含着丰富的“长期主义”精髓。《论语·卫灵公》记载孔子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句话蕴含着辩证哲理,那就是“远”和“近”是辩证统一的,“长期”和“近期”也是辩证统一的;瞄准长远目标,必须做好眼前事,才能实现长期目标。又如荀子在《劝学篇》中所言:“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清朝陈澹然在《寤言二·迁都建藩议》中写道:“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这里所说的“万世”与“一时”就是“长期”和“短期”的一对关于时间对立统一的范畴;“全局”与“一域”则是一对关于空间对立统一的范畴。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及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时,十分注重把握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辩证关系,强调“既要狠抓当前,又要着眼长远,多办打基础、利长远的事”,要求“对当务之急,要立说立行、紧抓快办,不能慢慢吞吞、拖拖拉拉。对长期任务,要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滴水穿石,久久为功”。2019年3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罗马同时任意大利总理孔特会谈时指出:“拥有悠久的历史、璀璨的文明,这是我们两个国家的共通之处。我们对于时间的理解,不是以十年、百年为计,而是以百年、千年为计。”用历史的眼光展望未来,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当下,才能看得清大势、看得准问题。我们做一切工作,都需要统筹兼顾,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我们强调求实效、谋长远,求的不仅是一时之效,更有意义的是求得长远之效。

“长期主义”的精髓在于“长期”,重在深谋远虑、坚持不懈、百折不挠

要想实现长期目标,既要有高远的目光,又要脚踏实地;既要“苦干加实干”,更要“智慧加巧干”;坚持践行系统观念和全局思维。即是说,需要避免简单化理解“长期主义”,要在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下谋篇布局,求真务实、步步为营、辩证统一、持之以恒。

一是确立长期战略思维时需要遵循对立统一辩证法、质量互变规律、事物发展的阶段论等三项原则。二是制定发展目标时,既有长期的战略目标,也有短期的战术目标。三是谋划发展布局时,既有整体的布局,又有局部的安排;既考虑到短期量变,更考虑到长期的质变;既考虑到纵向的时间维度,也考虑到横向的空间维度。四是落实发展规划时,既有理论的思考,也有实践的行动。

总之,既有符合长期战略目标和全局战略目标的顶层设计,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符合顶层设计要求的短期可以实现的局部目标,以及实现短期目标的战术原则和策略、方法和措施。只有把理论和实践、长期和短期、全局和局部、急办和缓办、质变和量变等辩证地统一起来,我们才能做到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所强调的“当前有成效、长远可持续的事要放胆去做,当前不见效、长远打基础的事也要努力去做”。一言以蔽之,只有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长期主义”的系统观念和全局思维,我们在面对长期目标时,才能有章有法、循序渐进、厚积薄发、稳步实现。

(作者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

【注释】

①苏共中央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院编、胡尧之等译:《回忆马克思恩格斯》,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73页。

责编/谢帅 美编/杨玲玲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谢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