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原则。支持香港、澳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深化国际交往合作,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香港特别行政区代表委员纷纷表示,要主动把握发展大势和历史机遇,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让“一国两制”在实践中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一、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朱立威表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本保障,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始终是“一国两制”方针的最高原则。全国政协常委廖长江表示,行政长官和特别行政区政府是香港的当家人,也是治理香港的第一责任人,有责任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全国政协委员吴杰庄表示,落实中央全面管治权,完善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是香港繁荣的前提。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文颖怡表示,要始终铭记“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这一重要道理,引导社会各界同心合力,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推动香港在“由治及兴”的道路上走得越来越稳。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沈豪杰表示,国家安全不仅是维护“一国两制”的生命线,更是撬动发展新局面的战略支点。香港要以国家战略为纲、香港所长为用,在筑牢国家安全根基的同时,为香港打开机遇之门。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邝美云表示,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坚决抵制任何分裂国家的行为。国家安全是香港发展的基石,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香港的繁荣稳定。针对近期美国滥施关税行径,代表委员表达了始终与祖国站在一起的坚强决心。全国政协委员王庭聪谈到:“美国对中国的关税措施是一种短视和自私的行为,不仅损害中美两国经贸关系,也给全球供应链和贸易格局带来深远负面影响。我坚决支持祖国的反制措施,并呼吁更多有识之士共同为维护国家利益和尊严而努力奋斗!”
二、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全国政协委员魏明德表示,香港应积极参与深化扩大境内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增强国际竞争力和规则影响力,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多做贡献。全国政协委员林龙安表示,香港要在金融与贸易领域深化与内地互联互通,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全国政协委员李山表示,香港应迅速发展完善以离岸人民币为基础的股票、债券、货币、大宗商品、金融衍生品及另类投资市场,在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做大做强。全国政协委员李君豪表示,要深化与内地战略协同,善用粤港澳大湾区跨境金融平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打造“一带一路”投融资枢纽。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陈晓峰建议,香港在推动绿色经济与碳市场建设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可发挥人才、技术与法治优势,为各国清洁能源发展搭建平台,助力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
三、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徐莉表示,香港回归近28年来,依靠“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独特优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香港要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个最佳切入点,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林顺潮表示,随着国家发展一日千里,香港社会普遍认识到,没有强大的祖国作为后盾,没有“一国两制”这样的好制度,香港只会成为一个普通的发达城市,难以展现其独有竞争优势。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陈勇表示,香港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之一,务必要积极融入内地,不负国家所托,充分发挥创新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港区全国人大代表胡晓明表示,香港要发挥“引进来”“走出去”双向服务平台功能,凝心聚力拼经济谋发展,开拓更多市场机会,积极利用粤港澳大湾区优势,加快产业升级转型。
四、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及人才培育。全国政协委员屠海鸣表示,香港要在国家大局下谋划创新,与内地携手合作,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杨德斌表示,要依托香港高校科研实力,联合国家实验室攻克关键技术难题,设立人才引进计划,形成创新生态系统。全国人大代表黄锦良表示,香港要加强产学研结合,与内地高校开展更多科研合作,发挥协同效应,促进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全国政协委员周厚立表示,香港高校是支持创新发展的重要人才库,可依托香港高校加强海外顶尖人才引进,积极培育产业专才,助力科技强国建设。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黄冰芬表示,香港要以“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新定位服务国家所需,发挥“双向开放桥梁”作用,以“中西融通”的创新生态赋能科研突破。全国政协委员马浩文建议,设立跨行业国家认证转化平台,推动医疗器械、药品、建筑材料等内地标准经香港认证国际化。
五、打造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全国政协委员李国兴表示,香港要高质量打造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助力中华文化“出海”“出圈”“出彩”,赋能香港产业结构重塑。全国政协委员陈亨利表示,香港应进一步强化其“超级增值人”角色,在推动中国品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同时,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全国政协委员涂辉龙建议,香港要构建与国际规则接轨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艺术品流通机制,打造文化要素跨境流动的安全港。全国政协常委施荣怀表示,通过文化交流中心建设,香港能够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促进不同文明对话与互鉴,让世界从这里读懂中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六、深化国际交往合作。全国政协委员许明金表示,香港应当更好发挥国际循环窗口作用,让香港这颗“东方明珠”更加璀璨。全国政协委员舒心表示,香港要发挥国际化优势,深化国际交往合作,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扮演更重要角色。全国政协常委姚志胜表示,地缘政治和环球经贸形势越是复杂多变,香港就越需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自由贸易、对外开放,在国际层面扩大朋友圈。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陈曼琪表示,香港在完善国家涉外法治建设,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起关键作用,应助力国家涉外法治建设,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法治保障。全国政协常委邱达昌表示,香港商家长期从事国际贸易、金融等行业,与国际社会特别是东南亚地区具有广泛联系,要利用多方沟通渠道和信任基础,持续推进民间外交,协助内地商家走出去。全国政协委员卢业樑表示,香港应配合国家战略,发挥内联外通优势,成为让中国企业和东盟市场彼此加强接触、增进了解、深化认识的窗口,进一步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