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其中积极性又是首要的。”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不仅是责任感、使命感和事业心的体现,更是应对复杂局面、攻克艰难险阻、推动事业前进的关键。要坚持以正确政绩观、正确用人导向、正确实干方法,在新征程上砥砺奋进、勇挑大梁。
以正确政绩观引领干事创业。政绩观反映了党员干部从政、干事、作为的价值取向,是党员干部关于政绩的总体认识和根本观点。要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认识问题相结合,加强党性锻炼,回答好“政绩观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三大问题,做到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关键小事当成大事要事“放在心上”“抓在手里”,在“以尺寸之功,积千秋之利”的价值追求中践行为民服务的赤子之心。要夯实“干当前,想长远”的干事作风,以求真求实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出实招、求实效,不投机取巧,一个一个地解决发展所需的难题,一项一项地推动基层所盼的实事,留下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以正确用人导向激励干事创业。治国之要,首在用人;用人干事,重在导向。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不仅是指引干部成长进步的风向标,也是引领干部干事创业的指挥棒。须秉持公正公平的原则,鲜明树立重一线、重实干、重实绩、重公认的用人导向,大力选拔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将群众认可度和满意度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尺,多到基层干部群众中、多在群众口碑中了解干部,在政绩考核中充分反映群众感受、体现群众评价。完善考核评价机制,科学建立政绩观评价正负面清单,注重干部的政治品质和履职能力,让贤者在位、能者在职。打好严管厚爱“组合拳”,建立健全干部容错纠错、风险报备、澄清正名等机制,以奖勤罚懒激发干部干事创业内生动力,让党员干部放开手脚、轻装上阵,着力营造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的政治生态。
以正确方式方法促进干事创业。敢担当、能作为,既是一种精神风貌,更是一种能力素质。党员干部要将在其位谋其政视为应有担当,主动“挑大梁”“担重任”,练就“宽肩膀”,磨出“铁肩膀”。一方面,要激发事在人为的激情干劲,始终保持实干担当的笃行姿态,奋力冲破思想观念障碍和利益固化藩篱,主动找问题、谋良策、出实招、解难题,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锻炼本领,在改革攻坚中锤炼意志。另一方面,要坚持弯腰干、带头冲,多走到群众中间去,了解民生冷暖,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做到“身”入基层、“心”到一线,俯下身子听民情,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出实招、办实事、解民忧,边探索、边总结、边完善基层生动实践和鲜活经验,不断夯实担当作为“硬实力”,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