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根基与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基层治理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系着千家万户,其治理效能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关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整体进程与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新时代,积极探索创新基层治理模式,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任务。
党的领导是基层治理的定盘星与主心骨。从浙江诸暨枫桥镇坚持党建引领,传承发展“枫桥经验”,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到江苏南京仙林街道实施“五个一工作法”,以党建为核心,引领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基层治理,成功扭转信访不断、矛盾频发的局面。实践充分证明,只有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才能确保基层治理的正确方向,凝聚起基层治理的强大合力。在新征程中,各地应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织密组织体系,推动党组织的触角延伸至基层的每一个角落,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引领激活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人民群众是基层治理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基层治理的根本目的在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这就要求基层党员干部主动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需求,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无论是河南虞城县杜集镇向阳村开办“以孝治家”大食堂,解决农村老人吃饭难题,让群众感受到基层治理的“家常味”;还是北京市创新开展“党建引领接诉即办”改革,围绕群众诉求快速响应、高效办理,切实提升群众的满意度。这些成功实践都表明,只有将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基层治理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支持,真正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湖南武冈市坚持党建引领为核心,建设村班子是乡村发展的“领头雁”,以强基行动为契机,压实镇村两级责任,构建常态化、系统化的培育机制。创新是驱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引擎,为破解基层治理中的痛点、堵点提供了破局密钥与实践路径。在城镇化加速推进与社会结构深刻变革的背景下,基层治理面临利益诉求多元化、矛盾纠纷复杂化、服务需求精细化等多重挑战。各地需以敢为人先的魄力打破思维定式,立足区域资源禀赋、人文特征和发展阶段,探索差异化、特色化的基层治理新范式。要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口,构建"问题收集-分级处置-跟踪反馈-成效评估"的全链条闭环管理体系,确保群众关切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强化党建引领的"红色引擎"作用,将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全面振兴的发展动能,在产业培育、生态建设、乡风文明等领域持续发力;依托大数据与互联网技术搭建智慧治理平台,通过数据整合分析精准定位治理需求,实现社区服务"一网通办"、风险预警"一屏感知",推动基层治理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
基层治理是一篇大文章,需要久久为功、持续发力。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加强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化法治保障,勇于创新实践,不断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让基层治理的成果惠及每一位人民群众 。(任能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