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敢于“破立创”

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是长期困扰基层治理的顽疾,不仅浪费资源、损害群众利益,还严重影响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要在基层减负中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只有“破”除数据顽疾,“立”起实干导向,“创”出长效机制,才能做到标本兼治。

“破”除数据顽疾。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政务工作逐渐从“纸上”走向“指尖”,其出发点是为了优化流程、简化手续,让基层干部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精力深入一线、服务群众。然而,一些地方却背离了这一初衷,将原本的“指尖政务”异化为“指尖枷锁”。破数据顽疾,必须深挖根源,要从端正各级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入手,切实整治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等突出问题,杜绝急功近利、华而不实、投机取巧、数据造假等问题,防止形式主义“改头换面”。要强化制度约束,明确工作规范,让基层干部以“管理需求+服务需求”为导向,筑牢为民服务的根基,确保数字化服务能够真正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

“立”起实干导向。“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关键在于树立实干导向,让“务实”成为党员干部的标配。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将实干成效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加强对务实担当干部的正向激励,对那些只说不做、敷衍塞责的干部严肃问责。党员干部要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政绩的根本标准,多做打基础、利长远、出实效的工作,不搞“面子工程”“政绩工程”,真正做到对人民负责。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把办公室搬到田间地头,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把会议室里的空谈转化为院坝会后的实干,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将政绩刻在群众心坎上。

“创”出长效机制。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既要找准病灶、对症下药,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更要从制度层面入手,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扎紧制度的笼子,从根本上铲除其滋生的土壤。要按照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要求,从实际出发,进行科学论证,确保制度既可行又适应现实需求。要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不打折、不变形、不走样,并定期对现有制度进行评估。要常态化开展监督检查,压实主体责任,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露头就打,防止其反弹回潮,真正实现干部轻装上阵、百姓收获实惠。(宜良县纪委监委 易盛芳)

[责任编辑:李玮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