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俯身拾得春山绿 青春落笔振兴图

当春风吹绿三衢大地,在乡村田间地头,一群年轻干部踏田埂与村民共采野菜的场景,成为乡村全面振兴图景中跃动的青春符号。这场“野菜筐里的实践课”,折射出新时代年轻干部培养的深层逻辑:在“中国胡柚之乡”——常山,青年干部正以躬身入局的姿态,将“摘野菜”的农事体验转化为作风锤炼的契机、连心共富的纽带、乡村全面振兴的火种,为“浙里青春”写下鲜活注脚。

沾露识农苦,躬身砺初心。田间地头是检验干部作风的“试金石”,年轻干部若只是坐在办公室听汇报、隔着屏幕看数据,难免与真实民情隔着一层“滤镜”。走进田野,亲手采摘带着晨露的水芹菜,俯身辨识野草中的马兰头,方能体会“粒粒皆辛苦”的艰辛,感知“民生无小事”的分量。青年干部在与农民同劳动、共谋划中,通过“脚下沾泥”掌握农情,才能让政策制定更接地气。这种“泥土味”的实践,正是祛除“骄娇”二气、锤炼务实作风的必修课。

竹篮装民意,心间架桥梁。“野菜篮里装民意,田埂边上话家常。”年轻干部与群众围坐田间,聆听村民对增收的期盼、对政策的建议,恰是践行群众路线的生动场景。在常山县,干部与群众共谋农旅融合,让矿山变景区、胡柚成品牌,正是源于对民意的深度洞察。这种“同吃同劳同谋”的互动,打破了干群间的“无形墙”,让干部从“外来者”变成“自家人”。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唯有与群众汗洒在一起、情融在一起,才能真正读懂基层这部“无字之书”。

田垄萌新芽,山水书传奇。野菜虽小,却能撬动发展大文章。年轻干部在采摘过程中,既能发现传统农耕文化的当代价值,更能以创新思维激活乡村资源。近年来,常山县深耕“土特产”文章,适时转变观念、探索新路,挖掘胡柚的“十八般武艺”,研发90余款相关产品,实现胡柚身价的大跨越,印证了“田野蕴藏无限可能”的真理。年轻干部当以“摘野菜”为切入点,既传承“靠山吃山”的生态智慧,又善用新技术、新业态,让野菜变成“特色商品”,让农田升级为“体验课堂”,让农旅融合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引擎”。

春风拂过希望的田野,年轻干部的身影与翠绿的野菜交织成乡村全面振兴的动人画卷。这场“摘野菜”的活动,本质上是新时代“蹲苗”工程的缩影——它让年轻干部在躬身实践中强筋壮骨,在倾听民声中校准方向,在创新探索中点燃梦想。正如焦裕禄治沙、谷文昌种树,唯有将青春扎根泥土,才能让理想的枝叶触及苍穹。期待更多年轻干部走进田间地头,以“野菜”为媒,以实干为舟,在乡村全面振兴的壮阔航程中乘风破浪、奋楫前行。(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何家乡人民政府选调生 徐文曦)

[责任编辑:李玮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