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基层正风肃纪的“先手棋”,更是破解风腐交织难题的关键切口。基层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最后一公里”,“蝇贪蚁腐”现象尤其受到群众关切,必须将党性锤炼、作风整饬、纪律约束与学习教育深度融合,构建起防微杜渐、标本兼治的治理闭环,为乡村全面振兴和基层治理注入清正动能。
以学习教育为抓手,推动党性教育常态长效。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基层党员干部筑牢思想防线的重要举措,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基层干部直面群众利益,一旦理想信念“缺钙”,极易被“小恩小惠”腐蚀,滋生“微腐败”和作风顽疾。要坚持学查改一体推进,探索建立“理论学习+案例警示+实践检视”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将身边的违规吃喝、优亲厚友等纳入典型案例库,通过每月“纪律课堂”、季度“廉政测试”等形式强化思想震慑,从源头遏制“由风及腐”的演变,增强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的政治自觉,夯实“不想腐”的思想根基。
以日常监督为切口,构建作风问题防控机制。基层作风问题具有隐蔽性强、变异快的特点,必须将监督触角延伸至村居末梢。依托中央八项规定细化基层“负面清单”,针对村级接待“打白条”、惠民补贴“打折扣”等问题,建立群众点题、纪委督办、部门整改的联动监督机制。推广“阳光三务”数字化平台,实现村集体“三资”变动、工程招标等关键事项实时公开,让群众“指尖监督”成为常态,杜绝权力寻租空间,纠治“四风”新变种,防止“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扎紧基层权力运行笼子。基层“微权力”缺乏规范极易滋生腐败,必须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转化为可操作的制度约束。要认真学习贯彻《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规定》,严格执行村级“四议两公开”制度,制定组织权责事项运行流程图,明确村务决策、民生资金发放等关键环节的纪律“红线”;建立“廉情档案”动态管理制度,将党员干部婚丧嫁娶报备、亲属经商情况等纳入廉政审查范围。推行村账镇管、层层监督的财务监管制度,配套开发智能预警系统,对异常支出自动触发审计程序,推动实现“用制度管权、按规矩办事”,倒逼基层干部养成“守规矩、严作风”的行动自觉,让清风正气在基层扎根生长。
基层风腐同查同治的深化实践,是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具体路径。通过教育铸魂、监督固防、制度强基的系统发力,既能让“严”的主基调在基层形成强大势能,又能以作风之变凝聚民心之力,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中共清原满族自治县委组织部 马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