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文化底蕴深厚、红色资源丰富、文化品牌鲜活。南方电网广东梅州供电局(以下简称梅州供电局)作为广东电网直属大二型供电企业,负责梅州市 2 区 1 市 5 县的电网业务,服务 220 万户客户。该局以 1917 年光耀电灯公司(电灯机厂)旧址活化利用为契机,研究实践电力文化遗产保护策略。通过因地制宜保护利用古建筑,为打造文物品牌、讲好南网故事提供了重要载体保障。
光耀电灯公司(电灯机厂)修缮前。
积极探索遗产保护及活化利用的路径
按照“保护性、持续性、和谐性”思维,梅州供电局对光耀电灯公司进行了遗产保护策略探索,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文化遗产修复保护。光耀电灯公司最初占地约70平方米,后经多次扩建,形成如今总占地约602平方米的三栋联排瓦房,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为保护其历史文化和客家建筑价值,梅州供电局依据“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邀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保护性修缮。选用本地传统工匠,采用还原性修缮方式保留原有元素,复原建筑风貌。在修复外墙时,特别重视文化价值保护,邀请书法协会成员对照手稿复原了“光耀公司”等字样,全面修复了旧址外墙。
光耀电灯公司(电灯机厂)修缮后。
史料故事挖掘整理。以光耀电灯公司史料整理为契机,梅州供电局在2015年“百年梅电”文物收集和2018年广东电网珍贵史料调查基础上,全面开展梅州百年电力史料和文物征集工作,重点查阅地方志、工业志、宗谱等历史资料,抢救散存的珍贵史料,形成《珍贵历史材料清单》。
电力史志更新整编。成立电力史志编撰专班,编撰《梅州电力百年》,把多年来配合广东电网公司开展《广东老电力人口述史》《风雨光明路》《光耀南粤》编撰工作期间收集的史料、人物故事、照片等成果汇编整理,从电源电网、设备、用电服务等 8 个维度梳理梅州电力百年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标志,以图文形式呈现梅州供电局的发展历程。
申遗保护重点突破。梅州供电局启动了申报梅州市历史建筑和文物保护单位的工作。2022—2023年,在市住建局和市文广旅局的指导下,梅州供电局克服资料获取困难等问题,多方努力完成申报。专家评审时,梅州供电局成立迎审小组,提供充分资料并获认可。2022年7月,该旧址入选梅州市第五批历史建筑名录;2023年7月,被列入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目录,成为广东电网首个文物保护单位。
文化精品宣传推广。梅州供电局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扩大光耀电灯公司影响力。线下方面,拍摄《历史的新颜》《第一盏灯》等宣传片,借助国企开放日等活动展示电力发展成果,2023年国企开放日还举行了“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揭牌仪式。线上方面,挖掘并广泛宣传文化资源,相关报道登上《南方日报》梅州观察整版,吸引关注。2023年世界客商大会期间,创始股东后裔参观旧址,发挥了华侨的桥梁作用。
培训教研设计开发。我们强化历史文化教研与培训,以《光耀电灯公司活化利用的研究》为政研课题案例,形成包含开题报告等的研究范本。拓展理论宣传载体,在全市首创“一基地一文保一线路”联动式文化品牌宣教阵地,设计体验式课程,将梅州百年电力发展等内容融入党员教育阵地。邀请史志专家,选拔优秀宣讲员,擦亮“行走的思政课”系列理论宣讲品牌,不断提升宣教质效。
充分展现活化利用的多元价值
光耀电灯公司的活化利用,体现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光耀电灯公司创始人黄诒荪是梅州历史名人黄遵宪的同宗后代,厂房外墙字由民国名人黄荐鄂题写。它对梅州城市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填补了梅州市工业遗产历史建筑的空白;同时作为梅州城区第一所电力公司,见证了梅州电力发展和侨资股份制历史。
光耀电灯公司的活化利用,展现了珍贵的工业建筑遗产价值。据史料记载,1936年广东省有52家电灯(力)公司,然而目前绝大部分的建筑已被拆除,有的连遗址都找不到,全省电力文化资源较为稀缺。光耀电灯公司展现了电力作为工业活动基本保障,对历史和今天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具有“化石标本”的意义,已经成为梅州侨乡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光耀电灯公司的活化利用,具有了独特的客家建筑价值。光耀电灯公司建筑外立面融合了客家传统屋脊造型、民国建筑风格和苏联式厂房风格,体现了20世纪初期梅州建筑文化的多元性,展现了客家建筑的外观特色及工业厂房的建筑特点。
光耀电灯公司的活化利用,展示了宝贵的企业文化财富。广东率先创办电业,成为我国用电最早的省份之一和民办、侨办电业源头,在近现代工业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光耀电灯公司自1917年创办以来,大大加快了梅州电力发展步伐,是广东电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走过光耀百年历史,电力人的精神品格和文化特质是梅州电力发展改革的源泉和内在动力,是企业的无形财富,历久弥新。(南方电网广东梅州供电局 陈卫中 徐桢 郭丽燕 黄毅 肖丽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