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庄村有着厚重的红色资源,是《团结就是力量》的诞生地。国网河北电力公司(以下简称河北电力)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创新开展系列实践探索,以电网升级促进产业兴旺、光伏发电助推百姓富裕、零碳绿电建设美丽乡村,“电”亮老区乡村全面振兴之路。
西柏坡北庄村口牌楼。
溯源——北庄红色基因
北庄村位于西柏坡镇中部,距中共中央旧址800米。抗日战争打响后,北庄村全民抗战、倾尽全力,成为远近闻名的“抗日模范村”。1943年春,为响应延安文艺座谈会“文艺工作者必须到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的号召,西北战地服务团文艺工作者牧虹和卢肃来到了北庄村,以当地军民团结斗争的实践为蓝本创作出了歌曲《团结就是力量》,在黎明前最黑暗的阶段,这首歌凝聚力抗日军民的斗志豪情,成为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最强音。解放战争后期,北庄村先后成为中央宣传部、中央机要处、中央青委等机关所在地。
传承——“电”亮老区乡村全面振兴之路
河北电力深入贯彻中央关于传承红色基因决策部署,紧密围绕国家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部署要求,赓续红色血脉,发挥电力行业优势,服务好老区乡村全面振兴。
20世纪80年代,北庄村通电,但电压不稳定。为改善供电质量,河北电力对北庄村进行了两轮大规模电网改造。2000年,北庄村进行第一次电网升级改造。2004年,35千伏西柏坡变电站建成投运,从根本上解决了北庄村的电源问题。2012年,35千伏西柏坡变电站增容扩建完成,升级为2台2万千伏安主变,更新改造全村低压线路及接户线。2016年,全村低压线路绝缘化改造完成。河北电力还在该区域建设全景智能系统、矩阵式储能微网,打造智慧台区3个,2018年升级改造10千伏线路3条,户均容量达到8.8千瓦,整改低压线路4.8公里,安装电缆分支箱18个,更换电表箱66个,整村实现“煤改电”。北庄村农村配网得到全面升级,供电可靠性大幅提升。
可靠供电助力北庄村产业优化。河北电力协助“全电民宿”改造,当天勘查当天接电,修饰线路外观以保留古风古貌。推动“全电大棚”建设,帮助村民改造蔬菜大棚,实现智能温控和自动灌溉,提升农业效率。
河北电力积极筹措建设资金,大力实施光伏项目,实施“新能源+储能”发展模式,实现全时段零碳供能。积极探索“政府主导、政企农三方合作共赢”的能源互联网建设运营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北庄村分布式光伏建设。由社会企业出资,在每户屋顶均安装分布式光伏,共计106户,总容量835.125千瓦,累加原有的5户100千瓦,共计并入光伏935.125千瓦。供电公司新建1台630千伏安箱变,布置3座储能装置,总容量1200千瓦时。项目投运后,年利用小时数约1200小时,可增加村民年收益36万元,惠及3130人,助力革命老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北庄村家家户户屋顶上安装的蓝色光伏板。
河北电力还打通光伏并网“最后一公里”,提供“一条龙”服务保障,确保光伏电站稳定运行。在此基础上,率先打造北庄“零碳”绿电示范村,构建光储一体微电网,实现全时段零碳供能。北庄村清洁能源电量占比达100%,年增发电量约79.3万千瓦时,折减二氧化碳排放79.11吨。
随着用能全电化,北庄村初步形成“零碳绿电”能源消费体系,为乡村全面振兴和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国网河北电力党校培训中心 李娇 田青 孙东如 吴丽娜 李先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