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风体现作风、反映党风,关系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更关系党的执政能力。中央八项规定明确要求,要精简文件简报,切实改进文风。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之际,应把文风作为检视作风的重要标尺,纠正不良文风,倡导优良文风,持续彰显作风建设新成效。
正所谓“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文风深处是思想,字里行间见精神。改进文风,不能止于在形式上见短见新,更应在思想上找根源、去病根。“深入群众,就来到了智慧的大课堂、语言的大课堂,我们的文件、讲话、文章就可以有的放矢。”由此可见,改进文风不能闭门造车、纸上谈兵,只有让作风在基层锤炼,才能让文风在一线改变。党员干部当摆正思想立场,牢牢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走出机关大院,深入基层一线,走进群众家门,扎实开展调查研究,真正把基层的情况摸清,把群众的呼声吃透,多讲管用的短话、可信的实话、富有活力的新话,让文风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推动党的方针政策更好地落地落实。
古人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所谓“为时”和“为事”,就是要立足现实所需,解决具体问题。因此,要把问题意识、实干导向贯穿行文始终。实践中,无论是制定政策措施,还是执行决策部署,都应瞄着问题去、追着问题走,围绕难点痛点“望闻问切”,抓准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的紧要问题,注重总结一些带有共性、规律性的问题,以历史勇气直面问题,以责任担当研究问题,以坚定决心解决问题,真正发挥以文辅政、凝心聚力的作用。
改文风是一场持久战,必须辅以制度规范,把改进文风的要求体现到文稿使用、业务考核、业绩评价、表彰激励中,以机制建设促长效长治。党员领导干部更应细思之、牢记之、笃行之,以上率下带头改、坚决改,浓厚一级带一级、层层改文风的良好氛围,改出好文风,彰显好作风。(南通市崇川区委组织部 孙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