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0日,由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中国历史研究院甲骨学研究中心、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数据委员会、未来网络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北大实验室、深圳市信息论与未来网络体系重点实验室、中国联通研究院、深圳天工人工智能研究院和河南省甲骨文研究院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甲骨文明·大文语模型LLLM闭门研讨会”在安阳联通大厦成功举行。会议围绕“Z世代视角探索中文AI新范式”,聚焦人工智能技术与中华文明的深度融合,探索数字时代中华文化的创新表达路径,为全球AI伦理与文化多样性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中国历史研究院甲骨学研究中心主任徐义华在致辞中指出,本次会议旨在探索古老文字与最新技术的结合。他表示,应充分挖掘和利用不同文字系统的独特价值,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提供多元文化支撑。
国务院参事、清华大学社科学院教授何茂春指出,Z世代青年兼具文理融通、中西贯通的思维特质,与AI时代更加契合,应立足开放包容的文明观,在文化对比与融合的过程中体彰显大国自信,借助AI技术推动中华汉字文明的国际传播。
Z世代团队代表申博今提出“大文语模型(LLLM)”作为中文AI新范式的核心理念,并发布三项重要成果:一是“仓颉大文语模型”,通过开创性的“象元计算”与“易算”系统,实现语言与视觉的跨模态统一;二是“TQ儒脉商数”,以中华文明理解力为核心指标,构建AI系统的文化评估体系,维护数字时代的文化主权;三是“智能联体ICE”,倡导人机协同的新型生产关系,推动Z世代主导的AI技术应用场景落地。
40余位AI专家、人文社科学者及产业领袖围绕Z世代的构想展开深度研讨,并与Z世代青年共同成立“大文语智能联体”,标志着年轻一代正以创新视角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AI发展路径。
华为首席科学家田奇院士高度评价本次会议的突破性意义。他认为,Z世代提出的“从词语预测转向场景/动作预测”的范式转换,或将推动大模型技术迈入新阶段。他指出,基于甲骨文的分词器将文字与图像维度结合,类似AlphaGo的规则创新,但同时也提醒需攻克跨模态数据处理等技术难题。田奇强调,中华文明的深度智慧将对人工智能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本次会议不仅是技术创新的交流平台,更是一次文明与科技融合的战略实践。通过将甲骨文明的“文语”智慧注入AI技术发展,为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化开辟了新路径。(王建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