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基层青年干部而言,作风建设既是政治要求的“必答题”,更是淬炼成长的“磨刀石”,只有在基层实践中锤炼务实作风,才能将“指尖形式主义”转化为“田间实干担当”,在新时代考卷上书写无愧于党和人民的青春答卷。
作风建设是青春答卷的“必答题”。青年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接班人,作风问题关乎党的事业兴衰成败。青年干部应当以理论学习强化自身思想引领,定期开展“政治体检”,筑牢纪律防线,系紧廉洁“风纪扣”。主动跳出办公室,在驻村帮扶、窗口轮岗等一线实践中锤炼为民情怀,通过化解信访矛盾、推进民生工程校准初心使命。在乡村全面振兴的田野上,青年干部只有摒弃“走过场”的敷衍心态,真正沉下心来,从田间地头的泥土中汲取智慧,才能让政策落地生根,让群众看到实效。
作风建设是青春成长的“磨刀石”。作风建设不仅是外在要求,更是青年干部锤炼党性、提升能力的内在需要。基层是作风建设的主战场,也是青年干部成长的“练兵场”。要在基层实践中锻造“实战型”作风,建立“作风能力双提升”机制。通过开发“智慧监督云平台”,用大数据分析调研频次、群众评价等指标,实时预警形式主义倾向;设立“作风挑战清单”,围绕征地拆迁、老旧小区改造等难题,以“揭榜挂帅”机制激励干部主动认领任务,在矛盾调处中培养攻坚韧劲。建立“作风学分制”,将基层调研成果、群众满意度转化为量化积分,与评优晋升挂钩,让务实作风成为青年干部最鲜明的成长标签。作风建设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青年干部唯有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将作风建设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才能在磨砺中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作风建设是青春奋进的“风向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没有休止符。要构建“标杆引领+实践导航”机制,在改革攻坚最前沿树起作风建设的青春航标。建立“青锋指数”评价体系,将基层走访频次、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解决率等指标纳入青年干部成长档案,通过“季度晒绩、年度定标”动态校准奋斗方向;创新“新风赋能”成长机制,组织青年干部与改革先锋、驻村榜样开展“青蓝结对”,通过“田间党课”“车间问策”等实境教学,让“脚踩泥土、心怀民生”成为青春最亮底色。作风建设如同远洋巨轮的罗盘,既标注为民服务的根本航向,更指引攻坚克难的精神坐标。青年干部当以“弄潮儿向涛头立”的锐气,让作风建设的新风鼓满青春之帆,在破浪前行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作者:何齐民,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衢化街道办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