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基层治理 > 正文

绘就乡村全面振兴时代画卷

农业固本,则社稷安泰;农事丰盈,则国运昌隆;农桑兴盛,则天下承平。中华文明五千年演进历程中,农业始终是立国之根基,乡村全面振兴战略对党员干部提出了更为深刻的能力要求。作为新时代的领航者,党员干部当以鸿鹄之志、磐石之坚,在广袤乡村大地上书写振兴华章。

实干担当。乡村全面振兴绝非纸上丹青,须以钉钉子精神深耕细作。党员干部当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谋长远,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抓落实。既需立足阡陌田畴谋划发展路径,更应俯身柴门院落实干举措。唯有将政策春风化作润泽民心的甘霖,让每个振兴举措都扎根乡土、惠及民生,方能构筑起乡村全面振兴的坚实根基。

产业革新。产业发展如活水之源,唯有源头活水不断,乡村全面振兴方能行稳致远。党员干部当以系统思维擘画产业蓝图:既要夯实传统农业根基,推动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更需拓展“三生融合”新维度,培育农旅融合、电商赋能等新兴业态。通过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让土地焕发新生机,使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红利,真正实现“产业强、农民富、乡村美”的良性循环。

人才汇聚。乡村全面振兴本质上是人才振兴的攻坚战。破解“空心化”困局,需构建“凤还巢”机制:既要厚植乡土人才沃土,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亦需筑巢引凤,以政策虹吸效应引导新乡贤、技术人才、创业精英返乡兴业。通过构建“引育用留”全链条人才生态,让智慧之泉涌流乡野,使创新之火燎原阡陌。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乡村全面振兴既承载着千年农耕文明的传承使命,更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党员干部当以“朝受命、夕饮冰”的紧迫感,“昼无为、夜难寐”的责任感,在希望的田野上精耕细作。惟其如此,方能绘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全面振兴时代画卷,奏响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丽乐章。

[责任编辑:李一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