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典型案例> 正文

做实“乡村振兴万人计划”后半篇文章

【摘要】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着力解决基层工作力量不足、治理能力不强等问题,盂县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决策部署,拿出专编专岗,在实现277个行政村“一村一名大学生”全覆盖的基础上,大力实施“雏雁精培、振翅启航”计划,围绕“育管用留”持续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万人计划”走深走实。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打造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有领导农业强国建设能力的‘三农’干部队伍”“打造一支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乡村人才队伍”。

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着力解决基层工作力量不足、治理能力不强等问题,2021年,山西省启动实施“乡村振兴万人计划”,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盂县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决策部署,拿出专编专岗,在实现277个行政村“一村一名大学生”全覆盖的基础上,大力实施“雏雁精培、振翅启航”计划,围绕“育管用留”持续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万人计划”走深走实。

坚持科学施训,确保育得优。针对到村工作大学生“干什么、怎么干、如何干好”的问题,实行周期化管理培养模式,构建起以综合培养为目标、以导师帮带为引领、以实地实训为突破的育才机制。一是注重以“训”育才。将到村工作大学生培训纳入全县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和“领头雁”培训计划,确保每人每年参加县级以上组织的集中培训不少于12天。印发应知应会等学习资料,举办担任“六大员”知识竞赛暨报账员实操大比武,开展专题培训230余场。与南京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等定点高校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借力省校合作选送41名优秀大学生“精培”。二是强化以“师”带才。构建县级领导把方向、乡镇领导管日常、站所干部带业务、农村书记教实践、农村老干部以及往届大学生村干部传经验的“6+1”“师徒式帮带”模式,统筹运用专项行动“导师团”“顾问团”“指导团”等师资,帮助大学生尽快成长。三是突出以“事”育才。建立到村工作大学生现代农业实训基地,按乡镇划定13块责任田,聘请15名农业专家重点结对,挖掘培育一批“田秀才”。拍摄“大美盂州推荐官-我为乡村代言”专题片40部,让大学生变身“主播”,讲好乡村振兴故事、宣传盂县好山好水,苌池镇神泉村、小独头村、梁家寨乡石家塔村3部作品被省、市级媒体宣传推介并获得广泛好评。

坚持精准砺才,确保用得活。规划成长阶梯、找准成事岗位、创造成才机会,帮助大学生补上基层实践课,克服“水土不服”,尽快熟悉乡貌村情、风土俚语,和基层干部群众打成一片,发挥特点特长,找到兴村路子,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生力军。一是规划阶梯助成长。按照“一年融入、三年胜任、五年提升”标准,任职满1年,做好村级基础事务,成为“村情通”;任职2至3年,全面参与村中心工作,成为“领头雁”;任职4至5年,择优参与县乡重点任务,成为“多面手”。34批次286人次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一线快速成长,194人担任村团组织书记,4人进入村“两委”班子。二是找准岗位助成事。规范大学生报账员、信息员、网格员、监督员等岗位职责,通过建立一套村情档案、走访一遍特殊群体、拿出一套兴村方案,引导其全面参与村内事务,以干促融,加快度过不适期。苌池镇到村工作大学生刘献予在村成立就业驿站,为村民就近找到满意工作;电商直播小分队在牛村镇后元吉村建立直播基地,为盂县特产杂粮代言,直接引流两万余人,创造经济价值20余万元。三是实操实训助成才。组建了乡村治理、招商引资、信访维稳、文旅宣传、特色产业、电商直播等10支专项突击小分队,围绕县乡两级中心工作、重点任务,有侧重地分类培养、量才使用,有目的地重点培养、复合锻炼,推动其向多元复合型人才成长。

坚持创优生态,确保留得住。针对大学生身处异乡、归属感不强等问题,建服务阵地、联交友圈子、给激励关怀,保证其身入心到劲足。一是用阵地吸引人,在工作上给“干头”。搭建县乡村三级优化“留才生态圈”,县级层面成立到村工作大学生服务中心,乡镇层面建立13个大学生营地,村级层面设立特色工作室,促成县指挥、乡调度、村使用的灵活管用格局。二是用活动凝聚人,在精神上添“劲头”。开通“盂县招聘到村工作大学生之窗”微信公众号,打造“雏雁启航”线上“家”平台,开展农特产品、非遗产品、文创产品等直播带货,举办“乡村振兴 ‘盂’我同行”到村工作大学生论坛和“盂你相约”联谊会,解锁大学生“成长密码”。三是用事业激励人,在发展上能“出头”。实行发展党员计划单列,把“好苗子”纳入乡镇青年人才党支部重点培养,目前已发展入党79人。制定出台十条激励措施,建立“三个一”日常管理模式,实施“四级联评”制度,不遗余力帮助大学生排忧解难,确保他们安心工作、施展才华。

到村工作大学生扎根基层,在广阔天地中尽情挥洒汗水,以真心凝聚群众,以行动践行初心,以智慧迎来改变。一是信仰根基更加坚定。通过精心培养,不断提高到村工作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进一步筑牢了政治根基。他们在基层各项工作中身先士卒,在乡村振兴中勇挑重担,在护林防火中奔赴一线,在网格治理中遍访家户,有力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作为。二是个人潜力不断激发。教育培训工作系统规划、量身定制、分类开展,内容“对口”、方式“对路”,有效提升了到村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激发了个人潜力,促进他们在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三是服务基层能力持续增强。到村工作大学生主动参与乡村振兴工作,以实际行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不仅有效提升了个人履职能力,也为乡村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责任编辑:张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