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人民论坛评论 > 正文

人民论坛网评 | 从厦门实践读懂自贸区的发展密码

幻灯片-人民论坛网评

时间的齿轮缓缓向前,一片改革开放“试验田”经过精心耕作、悉心管护,正在收获累累果实。2015年4月21日,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正式挂牌设立。十年来,厦门自贸片区始终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引领,充分发挥近台区位特色和先行先试优势,从一片改革试验田到全球竞争力高地,不仅为地方经济注入强劲动能,更以破冰探路的担当为中国自贸区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发展密码”。

自贸试验区坚守“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初心使命,十年间,片区累计推出创新举措632项,其中153项为全国首创,31项改革经验被全国复制推广。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为例,这一最早由厦门探索的平台,集合了海关、边检、税务等数十个部门的参与,将“企业跑腿”变为“数据跑路”,实现通关申报“一次办结”。2024年,厦门数字口岸平台上线后,200多项服务实现“一键触达”,其中20项功能属全国率先,大幅提高了通关效率。更值得关注的是,厦门主动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推动浮选化工级重晶石粉海运安全标准成为国际规则,发布全国首个集装箱式锂电池储能系统海运安全指南,填补国际海运规则空白。这种从“跟随规则”到“制定规则”的跨越,让中国企业在全球贸易中赢得主动权,单是集装箱式锂电池储能系统海运安全指南就为企业缩短交货期2-3天,降低物流成本8000美元/箱。

从“试验田”到“丰产田”,厦门自贸片区改革创新的步伐永不停歇。在厦门港,每周22班的“大、小三通”海运快线穿梭于海峡两岸,跨境电商货物“入仓即入港、放行即运抵”的便利化模式,让厦门对台海运跨境电商约占大陆对台海运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量40%;在欧亚大陆,中欧(厦门)班列作为全国首条加入中欧“安智贸”项目的国际班列,十年间将“中国制造”送达13个国家34个城市,更探索出“跨境电商+中欧班列+丝路海运”新模式,被列为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而“丝路海运”品牌的崛起,则彰显了厦门融入国家战略的深层次布局——132条命名航线通达46个国家和地区的147个港口,全球已有超过350家港、航、贸、科技、金融、信息等企业共同参与到“丝路海运”的大家庭中,2024年新开通的厦门至沙特阿拉伯多式联运通道,为我国中西部及东南地区与中东的货物往来提供了新的物流方案,使厦门成为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支点。

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机会更多。制度创新激发了市场活力和创业热情。在厦门自贸智创互联台湾青年创业基地,57家台企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孵化成长;在东海之滨,全国首创的“两岸通保”机制为台胞提供紧急医疗救援服务,被北京、上海等多地复制推广。从经济融合到社会融合,厦门探索出一条“共同市场+共同家园”的双轨路径:率先对台开放油脂加工、法律、金融等服务业,落地大陆首家台资独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两岸合资券商;首创台湾地区输大陆商品“源头管理、口岸验放”模式,使厦门口岸台湾食品进口货物批次占大陆台湾食品进口货物总批次的50%以上。这种“能通快通”的务实举措,让厦门成为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站”,1427家台企在此扎根,注册资本超130亿元,也诠释了“改革高地”如何转化为“经济引擎”。

抓改革开放,无论深度还是广度,都比过去要求更高了,自贸区的生命力更在于永不停歇的制度创新和刀刃向内的改革勇气。站在十年新起点,我们要以更高站位谋划未来,以更大魄力深化改革,以更宽视野扩大开放,继续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始终以改革创新的原动力,书写“开放不止步、改革再攻坚”的壮丽篇章,不断打通高质量发展的“经络”,让自贸试验区绽放更加夺目的时代光彩。(作者:王小东)

[责任编辑:曲统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