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人民论坛评论 > 正文

人民论坛网评 | 树立良好家风 涵养优良作风

网评

走进一户老党员家,客厅墙上挂着他手书的《朱子家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老人说:“这是留给孙子的‘传家宝’,要让孩子在饭桌上懂得珍惜。”这样的场景,恰是家风建设的生动注脚。在作风建设不断深化的今天,家风不仅是家庭和谐的纽带,更是净化党风政风的第一道屏障。

家风润品德,守住作风的原点。一名干部成长成才,家庭是最初的课堂。家庭氛围中的节俭、务实、清廉,往往能积淀为人生底色。无论是焦裕禄“带头艰苦、不搞特殊”的家训,还是谷文昌“清白持家、简朴本分、为民奉献”的家风,都体现了优秀共产党员艰苦朴素、清白为官、为民奉献的优良家风,宛如春雨一般,虽静默无声,却能沁润人生的根基。

家事连政事,筑牢纪律的堤坝。对党员干部而言,家风连着作风。厉行勤俭节约是中央八项规定的重要内容,表面看是规范公务行为,实则蕴含对家庭生活的价值引导。当亲情关系异化为共同敛财的“链条”、权钱交易的“幌子”,最终“伸手者”只能落入铁窗。可见,家风小节若松一寸,纪律防线就退居三尺,导致“一失万无”。

树清朗家风,需双向滋养。清廉家风能不能立得住,关键看一家人是不是一条心。若是“讲原则”和“讲亲情”变成“二选一”的难题,再牢固的堤坝也经不起这样渗漏。反过来说,若是一家人都认准一个理——坚守规矩正是坚守和谐、幸福的家庭,正是对家人最好的保护,这份共识才能变成拴紧家风的麻绳。这样的家风不用刻意教,娃娃们看在眼里,自然就长在心里,一辈传一辈就有了“根”。

当前,在年轻干部群体中悄然兴起新风尚,有人把带孩子种地作为周末活动,让孩子在田地间理解“粒粒皆辛苦”;有人用红色家书作为家庭读书会主题,三代人围坐感悟信仰传承。这样的实践提醒着我们,优良家风不是刻板说教,而是把大道理融化在每天的柴米油盐里。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党员干部的作风养成,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那些融入家训家规里的传承,恰是抵御歪风邪气的天然屏障。当每个家庭都筑起崇德向善的精神堤坝,就能汇成新时代的清风正气。(作者:周斌剑)

[责任编辑:曲统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