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彰显形象,作风成就事业。当前,全党正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这既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作风建设成果的再巩固,更是面向新征程的再出发。“中央八项规定不是五年、十年的规定,而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必然性与紧迫性。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的历史节点,我们必须以“赶考”的清醒持续深化作风建设,用优良党风凝聚复兴伟力。
作风之变,首在思想突围。要杜绝“看客心态”与“应付心理”,自觉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清晰把握党的纪律规矩内涵,逐项检视个人在制度、行为、思想等方面的落实差距,对标对表查找问题,明确行为边界。在日常的理论学习之外,主动循迹溯源,走进红色教育基地,在“只见公仆不见官”的历史记忆中体悟作风建设的重要性,从思想深处认识到“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不断提升党性修养和思想境界,进一步锚定人民至上的价值坐标。
作风建设之难,难在触及利益、触动灵魂。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既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又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在“查”上要直面问题、真刀真枪,既透视看得见的问题,也剖析隐藏于后的思想根源;在“改”上要立查立改、即知即改,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态度审视自我,着眼于小事小节、生活点滴,提升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以好作风好形象赢得人民群众信赖。
作风建设包含在日常的一举一动之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但要有强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强大的人格力量”。党的人格力量由每名党员和领导干部的个体人格魅力在实践中以自身言行和有效工作来体现,具体通过党员和领导干部的优良作风和良好形象展示。党员干部在全面自查找问题的同时,需学会开门纳谏找短板,动真碰硬抓整改,持续开展“转作风、提效能、优服务”系列行动。当领导干部主动从“酒桌应酬”转向“书桌学习”,当“厉行节约”从机关食堂延伸到社区“共享食堂”,当“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并成为全社会自觉行动时,作风建设的风自然而然就会吹到群众心坎中。
中央八项规定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一张“金色名片”。唯有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将作风建设融入治国理政的血脉,让“徙木立信”的承诺化作“化风成俗”的实践,方能以党风之变凝聚万众一心之力,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续写“打铁必须自身硬”的崭新篇章。(作者:郑佳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