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善用人工智能开启纪检监察工作“智慧之门”

目前,人工智能已融入政务办公、政务服务、城市治理等多个领域,数字技术应用渐渐成为各级领导干部履职尽责的“必备技能”。人工智能为各行各业带来诸多便捷,同时也对纪检监察干部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把准人工智能的发展规律和变化特点,将其嵌入纪检监察工作方方面面,实现业务全流程各环节一体贯通,推动纪检监察工作跑出“加速度”、取得新成效。

善用人工智能,要在转变思维方式上下实功。技术的更新换代不仅推动了工具的升级,更根本的是思维方式的进化。只有顺应技术发展趋势不断转变思维,才能探索出用新技术赋能本职工作的有效路径。在严峻的反腐败斗争形势下,纪检监察干部倘若固守传统工作模式,不仅会阻碍工作效率提升,而且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现实挑战。要结合正在推进的公权力大数据监督等平台建设,在政治巡察、监督检查、审查调查中大胆探索和拓展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利用科技利剑有效破解监督难题,破除腐败行为的“障眼法”“隐身衣”,推进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善用人工智能,要在提升决策能力上求突破。在实践中,人工智能可以用于搜信息、筛数据等,便捷日常办公、提升工作效率,同时满足纪检监察工作更多个性化、专业化的需求,形成强大助力。纪检监察干部要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优势,不断延伸监督半径,完善监督平台体系,深化巡察监督与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统筹衔接,用人工智能的深度解析让数据“聚起来”“动起来”“用起来”,并逐步成为辅助决策、分析问题、推动工作的“破局之钥”,在新时代反腐败斗争中实现工作理念与效能的双向赋能,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善用人工智能,要在厚植为民情怀上见真章。利用人工智能赋能纪检监察工作,要将落点放在更好地服务群众上。要秉持“数据为基、调查为实”的原则,在运用人工智能挖掘数据价值的同时,依靠“铁脚板”摸清摸准实际情况,再将数据与实地走访了解到的群众需求相结合,找准人工智能在群众就业、医疗、养老、教育等方面应用的切入点,推动监督模式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治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办事流程、提高服务效率、解决信访诉求,让损害群众利益的违纪违法行为在新技术的“火眼金睛”下无处遁形,让群众对正风反腐肃纪的成效更可感可及。(中共嵩明县纪委 李淘以)

[责任编辑:李玮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