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善于换位思考,走进群众,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准确了解群众的所忧所盼。”换位思维对新时代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具有重要意义。党员干部唯有“身入”群众、“心至”一线,才能真正体察实情、打开思路,让己之所为、所能、所想精准对接民之所忧、所需、所盼,在与民“同频共振”中写好履职答卷。
在换位中体察“屋漏政失”。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政策好不好、完善不完善,百姓最有体会。从“蹲下去才能看清蚂蚁”到“四下基层”,党的群众路线始终蕴含着换位的智慧。换位并非简单行为复制,也要带着问题导向、讲究方式方法。多从民生视角看问题、想问题,把自己想象成服务对象,找准不满意的事、改进不到位的事、可以简化的事,耐心诊断制度缝隙里的“疑难杂症”。善于获得真实体验、挖掘真实意见,主动深入一线“明察暗访”,与群众建立“信任基础”,倾听潜藏在社会基层的群众心声,真正找到痛点难点所在,进一步转化为契合群众需要的善政良策,让服务更有温度、民心更添暖意。
在换位中催化“创新基因”。“领导干部坐窗口”“一把手走流程”等全国各地不同形式的换位体验正在成为推动基层治理创新基因“催化剂”。面对发现的问题,解决方法不在于简单地给旧的服务流程“打补丁”,更在于系统地对新的服务方式“再创造”。党员干部要坚持从被动管理响应转向主动创新作为,突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思维定式,推动个案经验向制度创新转化。完善“发现问题—深度反思—系统改革”的全链条闭环机制,推动单一问题解决向同类难题破解跃迁,实现治理实践从“量的积累”到“质的蝶变”跨越式创新发展。在“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浪潮中,党员干部也要善于依托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因势利导推出“AI审批系统”“VR办事大厅”等数字化创新举措,推动线上线下服务供给双轨并进、无缝衔接,让群众指尖轻点屏幕,即可畅享“掌上办”的便利。
在换位中校准“初心坐标”。换位是对工作质效的检验,也是对作风的锤炼。党员干部要在换位中强化宗旨意识、为民情怀,坚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多干雪中送炭的实事,少做锦上添花的虚功。要把群众的急难愁盼作为工作的行动指南,坚持“幸福有感”的工作基调,心系万家灯火,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解决好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关键小事。要用好群众感受这把“好标尺”,持续写好换位“后半篇文章”,把群众呼声高、点赞多的好经验、好做法转化为好制度,让自己推进的事与群众期盼的事“同频共振”。(作者:高芸欣、疏叶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