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典型经验 > 正文

苏州工学院:深化“党建+产教融合”,构建“三位一体”育人体系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战略部署,落实国家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相关政策和要求,落实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要求,推进教育强国建设,苏州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党委立足长三角产业发展需求,召开“实习、毕设、就业‘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会”,以党建引领深化产教融合,多措并举、精准施策,积极绘好育人“同心圆”、打好树人“组合拳”、奏好立人“交响曲”,着力培养“政治坚定、技术精湛、德才兼备”的新工科人才,助力学校毕业生好就业、就好业,积极探索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新路径。

1

学院党委书记吕玉在动员讲话中强调,学院党委将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核心作用,坚持党建引领,注重源头发力,以上率下、全员参与、齐抓共管,通过组建党员教师先锋队、设立产业学院党委、建设红色育人实践基地等举措,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实习、毕业设计及就业指导全过程。“我们不仅培养技术过硬的工程师,更要培育具有家国情怀、工匠精神的时代新人。”吕玉指出。

根据学院党委审议通过的《“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方案》,学院将建立“党委统筹、校企协同、师生联动”的工作机制。由党委委员牵头,联合长三角近百家合作企业,制定“专业能力+职业素养+红色传承”三维培养标准;设立“党员示范岗+励学工作坊”,将企业真实项目嵌入课程设计,推动毕业设计“真题真做、真训真练”;投入党建创新经费支持校企联合技术攻关,在相关领域组建党员技术攻坚小组。

在“党建引领产教融合”专题展区,集中展示了近年来学院党委推动校企合作的丰硕成果,学院近年来累计建立红色教育实践基地6个,开展“红色工程师”信仰公开课70场;党员教师牵头的校企联合实验室获国家专利230余项;毕业生中党员比例连续三年保持在15%左右,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2026届学生代表李鑫睿表示:“这种培养模式让我们既能提升专业技能,又能接受红色教育,特别是企业导师带来的产业前沿知识,让我对未来职业发展充满信心。”

面向未来,苏州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将进一步把“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紧绷育人“思想弦”、抓好树人“责任链”、织牢立德“保障网”,重点推进“三大工程”:一是实施“苏工·红色工匠”培育工程,建立校企双导师联合培养机制;二是推进“产业链党建”工程,在重点合作企业设立流动党员工作站,党员教师将走访产业一线;三是开展“产教融合先锋”创建活动,评选表彰优秀党员教师与企业导师,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衔接。通过党建创新引领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打造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红色摇篮”,服务国家新型工业化建设,努力加快“新型工业大学”建设,为实现教育强国建设战略目标贡献力量!

(单成志 张潇予)

[责任编辑:李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