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养大地靠的是知时节、有分寸,细雨滋润田垄,新芽破土;暴雨冲刷山体,沟壑加深。在乡村全面振兴的大舞台上,优秀的基层干部就应当像这场“及时雨”,具备“好雨知时节”的精准判断力,“春雨贵如油”的持续滋养劲,还有“润物细无声”的默默耕耘心。
把握规律、精准施策,做“好雨知时节”的基层干部。乡村发展有其内在规律,基层干部必须善于把握时机,采取有效行动。当下,村干部需通过实地走访,深入了解村社发展现状,掌握民情民意,依据农业生产周期和民俗文化特色,制定切实可行的阶段性发展规划。在遵循法律框架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结合本地实际,精准选定产业方向,建立“一村一策”档案,使政策与乡村需求精准对接,探索出合法合规、顺应民意的发展道路。
持续发力、培育根基,做“春雨贵如油”的基层干部。乡村全面振兴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持续不断地滋养,绝非短期突击就能完成。基层干部要有“十年树木”的恒心,紧盯民生、医疗、教育等关键领域,通过定期走访、结对帮扶等方式,始终保持服务的热情与温度。比如,借助“民情走访”,详细记录村民需求及解决情况,确保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在产业发展方面,通过长期开展技术培训、延伸产业链条,将传统农业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此外,建立“乡村能人人才库”,吸引外出人才返乡创业,助力基层治理。
融入乡土、深耕细作,做“润物细无声”的基层干部。真正有效的乡村治理,离不开对当地文化肌理的深度融入。在情感融入上,基层干部应积极参与民俗活动,日常走访村民时,与他们坐在小板凳上唠家常,以此建立信任的纽带,精准把握群众的痛点。在文化传承方面,深入挖掘围垦精神等乡土文化内涵,借助乡村文明活动,探索发展契机,全力打造“文化礼堂+”模式,既留住珍贵的乡愁记忆,又创造可观的经济价值。从柔性治理角度出发,采用“积分制管理”等柔性手段,引导乡风文明建设,通过示范带动,志愿服务积分兑换等形式,充分激发村民自治活力。
实践证明,乡村全面振兴需要基层干部与人民群众齐心协力、共同耕耘,让发展成果如同春雨渗透土壤般自然生长。只有扎根乡土、尊重规律、保持耐心,才能实现从“点滴努力”汇聚成“江河”的质变,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事业稳步前行。
(作者:鲍琴丽,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党湾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