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提出,深化“校园餐”等方面突出问题治理,让群众可感可及。“校园餐”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涉及部门多、链条长,山东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纪检监察工委聚焦“校园餐”全链条、各环节,整合各类监督力量,全力守护学生“舌尖上的安全”。
强化统筹部署。一是充分传导压力。督促党委、政府加强对全区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工作的全面领导,以呈报专题报告、工作提示等方式,提请将整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先后4次向党工委报告“校园餐”整治工作推进情况,向“两委”领导呈报工作提示4轮次、调研建议2份。二是细化责任分工。区纪检监察工委协同教育、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结合各自工作实际,研究全区“校园餐”整治工作计划、阶段安排和监督重点方向、关键环节,同步建立起“一方案、三清单”,召开专题座谈会、工作联席会3次,明确各方职责权限、细化相关工作措施14项。三是整合人员力量。牵头组建工作联合小组,配强监督力量,每周现场督导、定期蹲点指导,监督、指导职能部门建立了定期风险会商等协同工作机制,推动学校健全了“学校+部门+家长”三方陪餐等工作制度,“校园餐”领域市民热线投诉率同比降低21.5%,群众满意度同比提升15%,校园食品安全问题“零投诉”,切实提升了学生和家长的获得感、幸福感。
强化协同联动。一是拓宽监督渠道。强化与督查、市民热线等单位的协同配合,从专项工作方案、领导指示批示、负面清单、巡察反馈、来信来访、舆情事件和12345市民热线等渠道中排查梳理问题;探索形成与行政监督、审计监督等其他各类监督贯通融合的工作办法,逐步建立协同监督、督促整改等工作机制。2024年通过各类监督渠道梳理发现“校园餐”领域需重点关注问题5个,发现并查处违规违纪问题2起。二是开展联合监督。区纪检监察工委协同教育、市场监管、审计等职能部门聚焦“校园餐”突出问题开展联合监督检查2轮次,发现并整改问题隐患310余个,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8个,推动完成了全区学校的大宗食材和配餐企业的招标工作、食堂独立专用账户的开设工作。目前,全区64所学校独立专用账户开设率、食堂自主经营率、统一制度规范率均达100%。三是创新社会监督。持续用好“小廉”志愿监督服务平台,从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代表中选聘20余名“小廉”志愿监督员,通过召开专题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收集“小廉”志愿监督员在“校园餐”管理中反映问题和意见建议10条,推动“小廉”志愿监督员协助纪检监察机关开展监督,打通“校园餐”专项监督“最后一公里”。
强化成果运用。一是协同评估成效。去年10月,组织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专项监督反馈问题整改成效评估工作”,统筹纪检监察工委、市场监督管理部、社会事务部人员力量成立6个评估小组,制发评估工作方案,梳理形成28项工作情况评估指标、33项制度落实情况评分指标,线上线下共收集调查问卷1.8万余份,集中两周时间对辖区内64所中小学、幼儿园进行“全覆盖”成果评估,总结“校园餐”管理经验做法10余项、发现问题110余个,收集意见建议60余条。二是协同推动整改。坚持整改整治一体推进,将监督发现问题按照制度机制、责任落实等5个方面进行分析和反馈,提出2方面50项内容的制度清单,督促、指导职能部门问题整改,对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2轮次。针对家长反映集中的“校园餐”品类不够丰富等问题,督促部门强化科学配餐、加强配餐监管,目前,开发区自营食堂学校食材采购成本占餐费总收入约70%,高于省市要求10个百分点,累计增加菜品115个、水果57种,配餐企业利润率下降3个百分点,惠及学生6900余名。三是深化以案促改。针对监督发现的、案件暴露的制度落实不严格、工作流程不理顺等共性问题,协同职能部门挖根溯源,共同查找“校园餐”管理领域制度建设、廉政建设等方面的短板漏洞,下发纪检监察建议书1份,联合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和廉洁文化宣教活动2场次,覆盖党员干部210余人,确保查处一案、警示一批、治理一域。(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纪检监察工委 王兴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