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基层治理 > 正文

激活乡村全面振兴“新引擎”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从党中央关心关注的重大问题、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既着眼当前,部署2025年“三农”工作中必须抓紧抓好的一些要事实事;也放眼长远,着力健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通过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我们一定能够实现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不断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筑牢创新发展根基。美丽乡村建设已经取得长足发展,但部分乡村依然找不到突破方向,“扎堆开发”“依样画葫芦”的问题依然存在,严重制约了乡村发展活力。破除狭隘认知,就要在发展观念上实现转变,走因地制宜、深度挖掘的新路子。要淡化单纯以政绩为纲的功利性,不能只紧盯短期数据攀升、项目落地规模,而是要深度融入乡村脉络,以村民的实际诉求为根本出发点,从产业布局的精巧构思,到文化建设的匠心独运,唯有稳扎稳打,才能精心打磨好乡村长远发展的根基,实现进一步的振兴蜕变。

铺筑区域合作通途。传统乡村发展常受地域局限,产业链不完整导致农产品销路不畅,产业模式单一难以吸引投资,文化吸引力不足导致乡村发展求变无门,仿若置身无形樊笼。要打破空间壁垒制约,就要在区域合作上持续发力。各乡村要跨越地理界限,携手联动,基层干部要勇敢走出办公室的方寸之地,奔赴田间地头、深入邻村邻镇,积极与周边区域洽谈产业协同、跨区联动,共商文旅融合新路径,让资源在更大空间内流动、互补,打破乡村发展的空间壁垒,为乡村全面振兴开拓区域合作新路。

谱写主动布局新篇。往昔乡村发展,往往是“事找人”,被动应付,工作按部就班难有突破。要把准乡村发展脉搏,“人找事”,主动作为,主动谋划,打好强势突围的组合拳。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产业布局上,当春日播下种子,就要提前谋划秋收后农产品如何借助电商、冷链物流等现代手段畅销四方,同时思索来年怎样改良种植品种,迎合市场新需求。打破时间枷锁,提前布局落子,让乡村发展各阶段如紧密咬合的齿轮,环环相扣、节节攀升,才能在乡村振兴赛道上抢占先机,用一分时间做出十分成果。

打造条线协同矩阵。长久以来,受到管理体制、产业环节、区域差异等不同因素影响,乡村振兴工作者常陷入各自为战的泥沼,难以打出组合拳。破除“自扫门前雪”困境,就要汇聚多方合力,打造工作矩阵。要做到“火车只有一个头”,明确牵头单位,明晰条线工作范围、权责清单,清扫“模糊地带”,打破分工隔阂。同时,要以政策引导、资源赋能,全面激发农创客、乡村工匠等基层人才的干事创业热情,推动各类人才在乡村全面振兴大舞台上大显身手,构建人尽其才、高效联动的新局面。

[责任编辑:李一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