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以作风杠杆撬动干部队伍结构优化

作风建设是干部队伍建设的永恒课题,更是优化队伍结构的核心抓手。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局”,为干部队伍结构优化提供了方法论指引。新时代新征程上,需以思想淬炼立根铸魂、以机制创新破局开路、以实践赋能固本培元,通过作风建设的“杠杆效应”,撬动干部队伍从数量规模向质量效能的结构性升级,锻造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执政骨干力量。

以思想淬炼为作风建设支点,校准干部队伍结构优化政治航向。思想是行动的总开关,干部队伍结构优化始于思想观念革新,必须从政治忠诚和理想信念破题。要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干部教育的政治必修课,建立学、研、改闭环机制,通过常态化理论学习、警示教育、党性锤炼,破除“躺平式”“佛系化”等消极思想,强化“政治三力”。以“群众满意”为导向重塑政绩观,推动干部从“唯上不唯实”向“为民务实”转变,树立“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通过构建分层分类的理论教育模式,用党的创新理论破除惯性思维,在学思践悟中校准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为干部队伍注入价值认同的精神基因。同时,聚焦“圈子文化”“山头主义”等沉疴痼疾,以作风建设净化政治生态,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为德才兼备的干部腾出成长空间,实现队伍结构的源头清淤。

以机制创新为作风建设杠杆,激活干部队伍结构优化内生动力。制度是作风建设的保障,更是结构优化的杠杆,需建立科学化考核体系,以制度刚性强化行为准则。通过构建作风表现量化评估机制,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情况纳入干部政治素质档案,作为考核评价硬指标。借助“民意测评”“实绩晾晒”等方式,破除“痕迹主义”“材料政绩”的虚浮之风,倒逼干部真抓实干。完善“日常监督+专项检查+群众评议”立体监督网络,运用巡视巡察、大数据监测等手段,研判“四风”新动向,对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行为“露头就打”,对顶风违纪行为从严查处,让铁规发力、禁令生威,形成作风优则上、作风劣则下的鲜明导向与震慑效应。同步健全激励机制,推行“容错纠错”“职级并行”等政策,打破论资排辈的结构性僵局,让作风硬、敢担当、善攻坚的干部脱颖而出。

以实践拓能为作风建设落点,淬炼干部队伍结构优化作风效能。实践是检验作风的试金石,干部队伍结构优化最终要落脚到干事创业的实践主战场,推动作风建设成果向治理效能转化。要在重大斗争中检验作风成色,强化实践锻炼,推动干部下沉乡村振兴、改革攻坚一线,在急难险重任务中锤炼作风、提升本领,实现“蹲苗”与“壮骨”同步推进。建立作风导向的激励机制,对长期扎根基层、甘于奉献的干部在职务晋升、待遇保障上给予倾斜,树立吃苦者吃香、实干者实惠的鲜明导向。强化治理实践结果运用,对作风虚浮、落实不力的干部及时调整,对善治有为的干部优先重用,实现队伍结构与治理需求的精准适配。通过“实践—反馈—优化”闭环,推动作风建设与治理效能深度融合,打造一支既能“接地气”又能“扛硬活”的现代化干部梯队,用作风转变催生能力提升,以能力跃升促进结构优化。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选调生  张智奕)

[责任编辑:王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