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涌动,万象更新。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路线图愈发清晰,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广大基层党员干部须以两会精神为指引,把握“产业提质、人才强基、生态赋能”三大着力点,让广袤乡村焕发蓬勃生机。
向产业升级要活力,筑牢乡村全面振兴硬支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眼促进农民增收,壮大乡村富民产业”,直指乡村全面振兴核心要义。在浙江安吉余村,“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故事仍在续写:茶旅融合综合体吸引青年创客返乡,5G物联网让白茶身价倍增,碳汇交易试点激活生态红利。这启示我们,乡村产业振兴既要做好“土特产”文章,更需插上科技与创意的翅膀。当前,预制菜产业产值突破5000亿元、农村电商零售额达2.5万亿元的数字背后,正孕育着从“卖原料”到“卖体验”、从“田间地头”到“云端指尖”的深刻变革。落实两会部署,需以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以数字化手段升级产业链,让更多“小木耳”“小黄花”蝶变为富民大产业。
向人才引育要动力,激活乡村全面振兴源头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热议的“新农人”培育工程,折射出人才战略的顶层设计。在山东寿光,“棚二代”们用手机操控智慧大棚,带火“蔬菜种苗直播”;在广西柳州,返乡青年将螺蛳粉做成“三个百亿”产业。这些实践印证着:乡村全面振兴既要留住“老把式”,更要培育“新农人”。落实“百万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计划”,需构建“田间学院+创业孵化+金融扶持”的培养体系,让“无人机飞手”“乡村CEO”等新就业群体茁壮成长。更应看到,吸引人才不能止于政策优惠,而要打造“产业留人、环境引人、情感系人”的生态,让乡村成为干事创业的热土。
向生态治理要魅力,描绘乡村全面振兴新图景。“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的庄严承诺,标注着乡村全面振兴的价值坐标。从北京长城脚下的民宿集群到云南哈尼梯田的生态博物馆,越来越多乡村正在演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落实两会“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要求,需把握“三个转变”:从“千村一面”到“各美其美”,保护特色传统村落风貌;从“环境整治”到“价值再生”,发展生态康养、自然教育等新业态;从“政府主导”到“村民共治”,推广浙江“村民说事”、江西“积分制”等治理创新。当古树老宅留住乡愁记忆,智慧路灯照亮幸福生活,乡村全面振兴才能真正实现“形神兼备”。
在两会精神指引下,以产业变革激发内生动力,以人才活水润泽希望田野,以生态之美涵养文明乡风,我们必将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全面振兴之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花园街道 王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