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党员教育是提升党员素质、夯实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重要路径,要从 “微” 处精心着墨,着眼 “微主题”、借助 “微载体”、开展 “微行动”,让农村党员教育更贴合实际、更深入人心,在乡村治理与发展中彰显 “治” 字成效,让基层党建焕发出新的活力,为乡村的繁荣发展筑牢坚实的组织根基。
着眼 “微主题”,精准滴灌补 “缺项”。农村党员身处乡村建设一线,面临的问题多元且复杂,从农业生产技术难题到邻里纠纷调解,从农村政策落实到乡村文化传承,不同地区、不同岗位的党员需求各有差异,“大而全” 的教育模式难以满足实际需要。因此,新时代农村党员教育要善于聚焦“微主题”,以小切口推动大实效。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深入了解农村党员在工作、生活中的知识短板与困惑;运用大数据分析农村党员的学习偏好、年龄层次、所在区域产业特点等信息,为每位党员量身定制学习内容。围绕“基层治理难题化解”“乡村全面振兴微项目”等小切口,组织党员开展案例研讨、情景模拟,将政治理论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精准滴灌替代大水漫灌、以精准教育弥补知识 “缺项”,让党员在见微知著中实现党性修养的螺旋式提升,在乡村产业发展、治理难题解决中更有底气、更具能力。
借助 “微载体”,拓宽渠道促 “学用”。在数字化浪潮下,农村党员教育必须积极拥抱科技变革,打破集中授课、纸质资料学习的局限,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充分利用新工具,为党员素养提升与乡村发展赋能。要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学习强国 APP 等新媒体,打造农村党员教育的 “微课堂”;依托“指尖课堂”打造“每日一学”移动平台,通过图文、短视频等碎片化形式传递政策理论;利用 VR 技术,打造沉浸式红色教育场景,让党员在“声画共振”中深化思想认同。同时,搭建线上交流平台,鼓励党员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工作经验,将所学知识迅速应用到乡村治理实践中,实现学习与运用的无缝对接。
开展 “微行动”,身体力行显 “担当”。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引导行动,农村党员教育要以实践为落脚点检验教育成效。可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广泛组织农村党员开展 “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 等活动。以“实践积分制”推动学用结合,鼓励党员认领“微实事”,带头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主动上门关怀孤寡老人儿童和困难群众、热心调解邻里纠纷矛盾、及时分享农业生产知识等,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志愿服务、矛盾调解等基层治理行动,形成“学—思—行”闭环,让农村党员在参与乡村日常的具体事务中践行初心使命,以“微行动”小步快跑服务于民、取信于民,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员教育带来的变化,密切党群关系,增强党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凝聚乡村治理的强大合力。
(浙江省常山县东案乡人民政府 郑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