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抓实干部全周期监督

全国干部监督工作会议强调,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做好新时代干部监督工作。干部监督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一蹴而就。要树牢全方位、全过程、全周期的严管思维,聚焦干部“关键期”,夯实监督“全周期”,推动干部监督常态化、具体化、精准化,让干部习惯在监督下工作和生活,并把被监督内化为严守纪律的行动自觉。

聚焦干部“生长期”,系好廉洁从政“首颗纽扣”。许多年轻干部从象牙塔直接走进党政机关,由于缺乏经历锻炼,社会阅历相对浅薄,容易被来自四面八方的诱惑所吸引。因此,在年轻干部刚入职时就要引导其厚植自我革命精神,打好廉洁自律的基础,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要把紧招聘录用的准入卡,始终把政治标准作为首要考量,抓实干部招录的政治考察、拟录用公示等环节监督。要加强纪法教育,立足年轻干部特质,创新纪法教育模式,将专题讲座、案例教学、警示教育等移至网络平台,以便随时随地开展纪法教育。要为年轻干部配备“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双导师,加强政治引领与政治关怀,强化纪律教育和业务帮带,通过列出负面清单、划出必守底线,引导其树立优良作风,拧紧思想“总开关”。

聚焦干部“成长期”,外架探头覆盖“八小时外”。监督不是要束缚住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而是要让党员干部在正道上行稳致远。对事业上升期的干部而言,“八小时之外”是权力失控、行为失准、道德失范的高发时段。干部的“八小时之外”不是“真空地带”,干部监督工作也绝不能打烊。要强化信息联动,依托干部监督工作会议联席制度,增强信息收集、研判和运用,织密监督立体网。要拓展监督“探头”,结合行业部门特点分类列出“八小时之外”的负面清单,明确在纪律作风、社会公德、家风涵养等方面的负面行为,借助村(社区)网格化管理,将党风廉政监督纳入网格信息员监测的重点内容,持续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社交圈、生活圈、休闲圈的监督。要把握节假日等关键时间节点,综合运用发放廉洁过节通知、推送廉洁短信提醒以及公开曝光典型问题等形式,突出警示效果、强化预防作用,时刻敲响廉洁过节警钟。

聚焦干部“成熟期”,从严盯紧管好“关键少数”。干部的培养历程承载着组织、社会各界及人民群众的深切厚望与大量资源倾注。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其分管的领域资源愈密集,岗位责任愈重大,就愈需要加强监督。对“关键少数”的监督,要紧盯政策制定权、审批监管权、选人用人等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着力监督整治“一把手”的“一言堂”“一把抓”等行为。要整合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巡察机构、审计机关等监督力量,探索建立“一把手”和领导班子权力清单、负面清单制度,重点在选人用人、审批监管、物资采购、项目投资等重大事项上厘清权力边界,从严监管“三重一大”事项,建立健全政治生态分析研判机制。要保持高压反腐态势不减,加大对“一把手”严重违纪违法问题查处力度,深化以案促改、以案促建,持续释放强化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强烈信号,以抓好“关键少数”带动管住“绝大多数”。(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委组织部  关梅 周景海)

[责任编辑: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