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前沿理论> 正文

信访问题源头治理的雄安新实践

调研背景: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具有重大意义。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信访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雄安新区作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重要承载地,其信访问题的源头治理对于保障新区建设的顺利推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相关文献梳理和典型案例分析、实证研究,对信访问题源头治理的雄安新实践进行深入研究,梳理可复制、可推广典型经验,提出有针对性的工作建议,为雄安新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也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

信访工作在党的群众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信访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信访问题源头治理的重要性凸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信访问题源头治理。信访工作法治化的全面推进和国家信访局2023年开始的信访问题源头治理三年攻坚行动,开启了信访问题源头治理的新篇章。

雄安新区信访问题源头治理的主要做法

雄安新区设立以来,始终对标建设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的总定位,成为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的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在“拔节生长”的同时,雄安新区也面临着管控严、征迁范围广、涉及利益多,建设规模大、劳务用工多,大批农民变市民、民生需求多等现实挑战,不可避免产生一些信访问题。同时,新区正经历从传统乡村治理向现代城市管理体制的转变,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加强和改进社会治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做好信访问题源头治理,是实现国家战略、实现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和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雄安新区在信访问题源头治理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实践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

强化制度机制建设,夯实信访工作基础。雄安新区通过完善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建立群众工作中心(站)等,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落实、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协调、信访部门推动、各方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一是领导干部带头接访下访。推行“周周看、家家到”和“走村入户”工作法,问需于民,抓好矛盾隐患排查化解。领导干部带头接访下访约访,深入基层一线,了解实情、解决问题,有效化解各类矛盾隐患。二是创新工作机制,推动责任落实。建立信访事项甄别及快速反应机制,健全矛盾纠纷访前调解机制,完善源头治理工作机制;首创建设项目信访工作星级量化评价、信访工作法治化“两清单一分析”工作机制,创建比学赶超平台,督促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落实信访工作责任。三是强化教育培训,提升信访队伍能力素质。以“信访工作法治化大讲堂”为品牌,积极组织开展各类业务培训,培养“懂群众心理、懂群众语言、懂沟通技巧,会化解矛盾、会调处纠纷、会主动服务、会沟通协调”的全能型、专家型干部,为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提供坚强支撑。

坚持调解优先,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雄安新区将调解贯穿于化解矛盾的全过程,强化信访工作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各类调解的统筹协调。

一是实现乡镇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群众工作阵地全覆盖,高标准建成群众工作中心(站),并引入法律咨询、心理疏导、志愿服务等社会力量,有效地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初一公里”。二是建强用好调解力量,发挥群众工作阵地和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作用,调动人民调解员的积极性,巩固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三是疑难矛盾纠纷联动调处,扎实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大力推行“阳光调处”,进一步提升了调解效率,实现信访人“事心双解”。

做实做细重点领域工作,保障群众安居乐业。针对大规模建设、大规模征迁安置、大量农民变市民的实际情况,雄安新区坚持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做实做细相关工作。

一是强化建设项目劳务用工管理,防范化解合同(劳资)纠纷。通过信息化手段强化入场管理,为农民工提供权益维护、法律援助等一站式服务,做到“小事不出工地,大事不出项目”。二是细化政策落实,防范化解涉征迁矛盾纠纷。征迁过程中,注重做好政策宣传和解释,保障征迁群众生活生计,风险隐患排查精准到位,依法化解矛盾纠纷。实现指挥体系“顺”,工作制度“实”,基础数据“清”,测评腾退“快”,联合认定“准”,合同签订“细”,基层组织“强”,社会风气“正”。三是加强新建片区社区治理,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和水平。容东片区建立“一呼联应”工作机制,依托社区治理联席会议,汇聚各方力量,整合各类资源,及时响应群众诉求、解决群众问题。

党建筑基,推动基层治理全面聚要素、上台阶。雄安新区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雄安新区时指出的“要同步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从一开始就下好‘绣花’功夫”指示精神,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建强基层战斗堡垒,提升服务意识水平,打造过硬干部队伍,推动基层治理上台阶。雄安新区瞄准城市治理标准和需求,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和机制,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雄安新区信访问题源头治理的成效与启示

通过一系列源头治理措施,雄安新区信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进京访人次、网上信访总量及重复信访占比均大幅下降。信访工作质效明显提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研究总结出以下规律性启示:

变“坐诊”为“巡诊”,面对面服务问需寻计。雄安新区转变思维方式,变坐诊为巡诊,变被动为主动,变“上访”为“下访”。领导干部带头接访下访约访,促进信访案件化解;坚持一线“问诊”,每日排查报告本地本领域本条线信访矛盾隐患,加强信访风险研判预警,确保早发现、早处置。

变“治病”为“防病”,心贴心推动预防化解。雄安新区在县、乡镇、村高标准建成群众工作中心(站),在建设企业、项目实现农民工权益中心全覆盖,让群众有问题能反映,有诉求能表达;充分发挥调解队伍作用,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将大量矛盾问题化解在民情层面、解决在萌芽状态;通过做实做细重点工作,加强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让群众住得稳、过得安、有奔头,有效地预防了矛盾纠纷发生。

变会场为现场,实打实推进问题解决。雄安新区将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与“大走访”活动常态化结合,坚持“事要解决”工作标准,常态化用好用活“周周看、家家到”和“走村入户”工作法,收集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解决基层群众和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破解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难点问题,建立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

变“问题清单”为“创新清单”,手携手推动改革创新。雄安新区通过制定完善信访工作制度体系,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要求,督促责任单位高效办成每一件信访事项;通过化解一件矛盾纠纷,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改进相关工作,主动办好一类矛盾纠纷,更好为群众服务;完善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社会治理机制,推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深化雄安新区信访问题源头治理的工作建议

下一步,雄安新区信访问题源头治理工作要坚持“以目标带动行动,用规划引领全局”,加强系统化设计、项目化推进、过程化管理、品牌化打造,落实“双引领、四驱动、一保障”,努力打造高水平管理的“雄安样板”。

第一,抓好“双引领”,以目标引领方向,以规划引领发展。明确一个治理目标,即以打造高水平管理的“雄安样板”为目标。制定一个治理规划,即雄安新区社会治理发展与服务规划。

第二,抓实“四驱动”,以走访办、智慧办、综合办、依法办凝聚服务群众。推进“走访办”,深化一个常态活动,即深化开展“周周看、家家到”常态化大走访活动;推进“智慧办”,联通一个数据平台,即搭建线上“民意速办”平台;推进“综合办”,建设一个综治中心,即打造新区、县级“一站式”群众工作中心;推进“依法办”,落实一项改革任务,即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在新区落地落实。

第三,抓牢“一保障”,强化队伍保障助推高质量发展。综合培养锻炼社会工作者的为民情怀、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实操本领,确保社会治理队伍的专业化和规范化。

【调研组成员:

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副总编辑、《国家治理》杂志社执行总编辑 何民捷

国务院研究室原司长、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副理事长 唐元

人民日报出版社副社长 欧阳辉

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 李巍涛

《国家治理》杂志社副总编辑 李从玉

河北雄安新区社会工作部副部长、群众工作中心主任 王洪超

河北雄安新区群众工作中心副主任 王立民

河北雄安新区群众工作中心副主任(中组部选派挂职干部) 陈大鹏

《国家治理》编辑部主编 周素丽

《国家治理》编辑 潘旺旺

执笔:

《国家治理》编辑部主编 周素丽】

责编:潘旺旺/美编:王嘉骐

责任编辑:张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