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理响中国 > 正文

【理响中国·青年学习班】在智能浪潮中守住为民底色

幻灯片-理想中国·青年学习班

当多地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相继宣布接入Deepseek ,这场技术革命正在重塑政务服务体系。效率跃升的背后,广大党员干部面临着群众工作能力的时代大考:如何在智能浪潮中守住为民底色?答案唯有以初心为舵、以担当为帆、以创新为桨,在数字治理的航程中校准“人民至上”的航向,在技术赋能中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

锚定民需+民心的价值坐标,让技术赋能回归服务本质。AI时代,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首要命题,是防止技术理性异化为情感疏离。要建立技术应用群众监督机制,在智能服务平台开发阶段嵌入“多群体试用反馈”环节,通过方言语音交互、适老化界面改造、情景化政策解读等功能设计,化解“数字鸿沟”带来的服务温差。推行双轨并行服务模式,在保留传统窗口服务渠道的基础上,组建“适老化数字助理”、“方言翻译官”等志愿队伍,确保技术应用不落下一人。要构建人机协同考评体系,将群众满意度作为AI应用的核心指标,通过设置“智能服务情感温度指数”、“复杂诉求人工介入率”等监测指标,确保技术工具始终服务于人民需求。只有让代码逻辑服从于为民初心,算法模型匹配上群众笑脸,技术赋能才能回归服务人民的出发点。

锻造智能+人工的双重引擎,为基层治理提质增效。广大党员干部要着力提升处理复杂问题的核心能力。建立事务智能分类处理机制,通过精准界定“AI处理”与“人工服务”两张“清单”,将干部精力聚焦于政策解读、矛盾调解、应急处置等需要人性化处理的领域。建立健全智能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体系,通过AI技术实现典型案例视频拆解、突发事件数字沙盘推演等智能实训功能,提升干部运用技术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改革考评机制,取消“材料报送量”、“台账达标率”等形式化指标,建立“问题解决率”、“群众回访满意度”等实绩导向的考评体系。新时代干部既要善用“云端工具”提升效率,更要坚持“脚下沾泥”的作风,在AI无法抵达的情感空间彰显使命担当。

构建技术+制度的融合生态,以制度创新释放惠民红利。智能化转型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要让治理更有温度。要创新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构建“智能感知—自动分派—协同处置—全程追溯”的闭环管理体系,让群众诉求从“多头跑腿”变为“一键直达”。创新数字民生服务矩阵,开发“政策计算器”、“民生需求热力图”等智能工具,通过AI分析实现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敲门”。要建立人机协作制度规范,制定智能辅助决策负面白名单,明确涉及价值判断、利益调整等重大事项必须保留人工决策环节。AI时代的群众工作需要以制度创新护航技术创新,在“数据跑腿”与“干部上门”的有机统一中,让技术的“亮度”与人心的“热度”同频共振,共同书写 “人民至上” 的时代答卷。(作者:朱立诚)

[责任编辑:曲统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