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人民论坛评论 > 正文

人民论坛网评 | 做好“紧日子”减法,做实“好日子”加法

网评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推进财政科学管理,严肃财经纪律,严禁铺张浪费,腾出更多资金用于发展所需、民生所盼”。用“紧日子”托举民生“好日子”,将“减”“增”之间的势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蓬勃动能。

从历史深处走来,艰苦奋斗始终是我们党发展壮大的精神密码。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一穷二白的局面,通过精兵简政、增产节约,为国家建设奠定根基。新时代,从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到政府带头过紧日子,优良作风一脉相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近年来,各地政府在过紧日子方面成果斐然。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开支;加强预算管理,确保财政资金透明、高效使用。例如,一些地方通过精简会议和文件,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财务管理,提升资金监管效率。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政府公信力,更为民生事业发展筑牢了资金根基。

政府过紧日子,是为了让百姓过上好日子。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民生礼包,满是温暖与关怀: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提高30元和5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再提高20元;完善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扩大健康、养老、托幼、家政等多元化服务供给;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等。一桩桩、一件件,都是政府对民生承诺的有力践行。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坚持过紧日子,要从细微处入手,精打细算、量入为出;更要从制度层面发力,改进作风、建章立制。从节约一张纸、一度电做起,将勤俭办一切事业内化为政治自觉和担当。如此,为奋进新征程、实现民族复兴提供坚实作风保障,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作者:周丹斌)

[责任编辑:张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