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产业蓬勃发展得益于人才生机盎然,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推进,必须坚持将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育通盘部署、一体推进,放大产业发展与人才集聚的“互促效应”。
产业是人才集聚的重要载体,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动能。人才的加盟助力,不仅能推动主导产业提质扩量、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还能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要提升人才招引精度,深入分析地方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以及发展规划,加强对重点产业链企业用工缺口摸排,绘制人才需求“热力图”,按图索骥、靶向引才,确保人才规模、质量、结构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要加大人才使用力度,支持重点产业链企业实行“按薪定才”“自主评价”,聚焦关键技术攻关和重点产业项目,开展双创大赛、行业争优、业绩比拼等活动,为人才创造更多施展才华的舞台,以“人才出彩”助力“产业精彩”。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科创平台载体是集聚人才资源的重要抓手,是推动科技进步与产业创新的基础支撑。要紧扣重点产业布局和“卡脖子”难题,支持企业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高水平研发平台及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高层次人才载体,实现创新资源的不断集聚。要支持企业在发达地区设立人才飞地,构建“研发在外地、产业在本地”的柔性用才模式,打造以引智、研发为主的孵化中心,提升产业创新支撑力。要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各级各类科技计划,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项目,推进研发平台与实体企业互联互通、与人才项目互促互进。
高校是人才培育的摇篮,人才是企业成长的基石,企业是产业发展的载体。深化产才融合发展需要政府、高校、企业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系统推进。要深挖高校院所人才资源“富矿”,建立“政府牵线、高校接单、企业使用”的人才培养链条,鼓励产业链重点企业与对口高校院系联动开设“订单班”,探索政校企贯通培养的育才模式。统筹高校院所增设契合地方产业发展的优势特色专业,推动高校专家与企业人才双向兼职,推动产业需求侧和人才供给侧精准对接。要加强产学研用一体布局,推进高校院所、企业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中心和服务平台,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走上生产线。(作者:王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