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87.7万件。这一硬核数据,标注了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铿锵步伐。从“打虎拍蝇”高压震慑到“全周期管理”系统施治,我党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回答“窑洞之问”,用“永远在路上”的坚韧书写自我革命的崭新篇章。这份沉甸甸的答卷,既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成果的延续,更为新征程上深化标本兼治提供了精准导航。
制度创新,织密“不能腐”的监督网络。从中央八项规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出台,从“四种形态”分类施策到“受贿行贿一起查”双向打击,制度铁笼在改革实践中越扎越紧。金融领域专项整治中“穿透式监管”锁定影子股东,乡村全面振兴领域大数据比对揪出虚报冒领,国企领域“合规管理年”清除靠企吃企毒瘤……制度创新始终与腐败变异同频共振。正如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提出的“三不腐”机制,通过“智慧监督”平台打破数据壁垒,将行政审批、工程建设等高风险领域纳入动态预警,让权力在数字阳光下规范运行。
思想铸魂,激活“不想腐”的内生动力。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到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从年轻干部“廉政第一课”到领导干部家风建设,思想堤坝在持续教育中层层筑牢。西藏自治区开展“雪域清风”行动,通过“沉浸式”廉政教育基地唤醒初心;浙江省推行“清廉单元”建设,将廉洁文化嵌入基层治理末梢。这些实践印证了“全面从严治党既要靠治标,更要靠治本”的深刻内涵,使“权为民所用”的信念化作抵御围猎的免疫细胞。
科技赋能,打造“不敢腐”的监督闭环。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正在重塑反腐败战场形态。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构建的“天网工程”,通过税务、金融、出入境数据交叉比对,让“一人多证”“影子公司”无所遁形;浙江省推出“检察+”协同共治平台,变检察“单打独斗”模式为检察与相关部门“联机”模式;深圳市纪委监委开发的“政企通”平台,实现惠企政策“申报——审批——拨付”全流程追溯……这些创新实践与此前提出的“智慧监督”战略高度契合,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正如“室组地”联动机制打破条块分割,巡视巡察“双剑合璧”穿透行业壁垒,技术手段与组织创新共同构筑起立体监督体系。
站在“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的新起点,纪检监察机关正以“全周期管理”理念升级治理模式。新征程上,唯有坚持“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方能在“打铁必须自身硬”的淬炼中,让百年大党永葆“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为民族复兴筑牢坚如磐石的执政根基。
(杭州市余杭区余杭街道纪工委书记、监察办主任 朱克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