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社区工作者作为社区治理的核心力量,肩负着提升社区治理水平、促进社区和谐发展的重要使命。
精细洞察需求,精准服务居民。社区工作者要当好居民需求的“调研员”与“回应者”。一方面,通过日常走访、问卷调查、居民议事会等渠道,深入了解居民在养老、医疗、教育、就业等方面的急难愁盼。另一方面,依据需求精准施策,联合各方资源,为居民定制个性化服务。“社区工作根本上是为了社区居民的幸福生活,关键是要搞好服务,特别是要抓好‘一老一小’这两个重点”。社区工作者需贴近居民生活,通过走访调研、居民议事会等形式,深入了解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收集需求并精准提供服务。例如,针对老年人,可建立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提供日间照料、健康护理等服务;针对儿童,可开展课后托管、兴趣培养等活动,切实提升居民满意度。
汇聚多元力量,共建和谐社区。社区工作者要善于整合资源、凝聚合力。一方面,挖掘社区内部资源,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如文艺社团、志愿服务队等,为居民提供多彩文化活动、便民服务;一方面,链接外部资源,与驻区单位、企业、公益组织合作,争取资金、物资、技术支持。“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社区工作者应积极整合社区内外资源,促进多方合作,引导居民自治,凝聚共治合力。要加强与辖区单位、社会组织的沟通协作,争取资源支持和服务共享。要搭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平台,如成立业主委员会、社区志愿者团队等,鼓励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管理和服务,营造和谐社区氛围。
化解矛盾纠纷,守护社区稳定。社区工作者是社区和谐的“守护者”,需及时化解各类矛盾。一方面,具备良好沟通协商技巧,面对邻里纠纷、物业矛盾等,耐心倾听各方诉求,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另一方面,秉持公平公正原则,依据法律法规、社区公约处理问题,让居民信服,将矛盾化解在基层,维护社区安定团结。社区工作者要凭借沟通协商技巧、公平公正原则,及时化解邻里、物业等矛盾。建立健全社区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矛盾隐患,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维护社区的安定团结。同时,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居民依法依规表达诉求,营造良好的社区法治环境。
创新治理模式,激发社区活力。在新时代背景下,社区工作者要勇于创新治理模式。一方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智慧社区平台,整合社区综治、智能物联、居民服务等功能;另一方面,创新工作机制,探索“网格+党建”“五社联动”等新模式,挖掘社区能人,推动居民自治。社区工作者要积极运用新技术、新理念,探索创新服务形式与治理机制。例如,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搭建智慧社区平台,实现社区服务的智能化、便捷化;开展社区文化活动,打造特色社区品牌,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为社区发展注入新动力。
(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武原街道 杨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