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国家治理高峰论坛> 正文

周小刚:聚焦主责主业 打造国际化新质产业新城

图片 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非常感谢论坛的邀请,我谨代表福建地方国企、民航业国企分享探索新动能转换的经验。

首先介绍一下翔业集团。翔业集团扎根于民航业,是厦门市属国企,定位为现代化、国际化、综合性国有资本投资平台,其核心功能涵盖:国际航空枢纽打造、区域产业发展赋能和机场城市建设发展。

翔业集团从民航业起步,围绕机场枢纽建设运营,逐步形成多元化的发展格局,目前布局的产业包括机场管理、片区开发运营、物流与供应链、文旅、产业投资等。

翔业集团成立于1983年。厦门经济特区是1980年11月正式批准设立的,所以我们跟特区是共同成长起来,见证了厦门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全过程。

翔业集团在民航业内创下多项第一,被业内誉为“厦门机场现象”:厦门机场是国内首个下放地方实行企业化管理的机场;也是首个运用外国贷款建设的机场;还是首个自筹资金建设的机场(在1988年在资金特别紧缺的情况下,我们自筹资金建设机场);更是国内首个上市的机场公司,我们在1996年就上市了;还是第一个与台资合资成立货站的机场。

诸多领先的探索,见证了翔业集团的改革奋进一直在路上。经过41年发展,翔业集团仍保持着国内最繁忙单跑道机场的记录。

我们在业内也保持着较高的品牌美誉度。特别要指出的是,2020年翔业集团受中国民航局机场司委托,编制了《人文机场建设指南》,这个指南倾注了翔业集团很多精力,目前作为民航业的行业标准,在全国机场参照执行。

厦门机场已连续十年蝉联CAPSE年度最佳机场奖(千万级),相信在座很多领导只要去过厦门,应该都感受过我们的服务。福州长乐国际机场也荣获了2023年度截载时间最佳机场奖(千万级)。这背后得益于我们在数字化转型、绿色发展、安全运行方面的大力投入。

从经营效益角度看,翔业集团非航空性收入占比已超过80%。非航产业占比是考验民航企业在多元化经营方面的能力指标。我们对民航以外业务的探索从未止步:旗下厦门机场是全国唯一连续31年盈利的机场,;福州长乐机场在同量级机场CAPSE综合服务排名前茅。

上世纪90年代,翔业集团的酒店板块起步,现在也走向全国各地,布局了17个省共 31 个项目,在中国饭店集团排名第 53 位。

前面几位嘉宾都提到国资国企正大力布局片区业务和产城板块,翔业集团也期待与大家有更多合作机会。

2022年6月翔业集团获批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作为厦门市国资委批准的四家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之一,我们也肩负着进一步改革开放创新的使命。

按照国际航空枢纽打造和港产城一体化目标,翔业集团进入全新发展期。明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翔业集团会根据国资委对于地方国企的要求以及战略定位,围绕城市发展和区域发展贡献我们翔业集团的力量。

我们的改革思路主要围绕两条主线:

一是改革开放。因为厦门是经济特区,同时也是金融创新基地,还承载着两岸融合先行区桥头堡的作用,所以改革使命将贯穿于集团改革主线中。

二是转型提升。经过41年的发展,集团的底蕴深厚,特别是机场以及机场城市周边的飞行产业的拓展上有非常深厚的积累。但怎样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来助推新的发展,在这些方面我们仍面临挑战。

   对此,我们的主要目标聚焦于三个点,一是国际航空枢纽打造,二是区域产业发展赋能,三是机场城市建设发展,简称港产城。逻辑关系是以港促产、依港建城、以产兴城、产城强港,重点挖掘机场流量、产业资源和城市要素。

福厦两个机场所在都市圈 GDP 达 4.6 万亿,人口超3000万,发展潜力巨大。

在国际航空枢纽打造方面,我们紧紧抓住三个点:一是国际航空枢纽的打造,二是国家空港型物流枢纽的建设,三是综合交通枢纽的打造。

目前翔业集团正在同时新建扩建两个大型机场,如何把投建营一体化效果发挥到最大?要从顶层策划开始做起。

首先是国际航空枢纽打造方面,今年8月23日,民航局联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指导意见》。根据“3+7+N”枢纽机场体系,厦门机场定位为“加强面向特定区域国际功能”的区域枢纽;我们也将争取从“区域航空枢纽”向“国际航空枢纽”突破。

二是厦门国家空港型物流枢纽建设方面,我们作为运营主体开展各项工作,并依托货站优势全力做大做强物流板块;

三是综合交通枢纽体系打造方面,我们将推动现代化机场与高铁、地铁、BRT、轨道线紧密相连,并作为综合交通枢纽运营商,充分发挥综合交通数据的价值效用。

这是目前我们在厦门和福州同时建的两个大型机场,总投资超600亿,围绕机场枢纽建设,后续不管产业发展,还是综合物流园区、综合体酒店、产业园,或是未来低空经济、战略新兴产业和新质生产力,产业导入需求都非常强劲。我们会把这作为两岸融合的示范区来做,未来需要各方资源一起参与片区开发。

区域产业发展赋能方面,除航空枢纽打造外,集团在产业领域已进行先行布局。

这是集团的二次创业,也是一个艰难的征程。我们成立了厦门翔炬投公司开发厦门科学城莲河片区,目前正全力推进开发建设、培育和招商等工作。

另外我们成立了综保区公司,围绕先进制造中心、国际科创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开展综合保税业务,相关项目已启动。

我们还组建航空产业投资集团,这使得旗下航空工业、元翔机务、翔业创投、直升机公司及低空经济等业务实现有效整合,并加快布局低空经济、机载设备、飞机维修制造、飞机资产处置、发动机租赁、航材交易等航空航天战略新兴产业。

航空工业是现代工业的皇冠,集团目前已先期介入部分项目,包括航空产业园、产业基金、实体制造业,通过综合利用产业基金、战略直投、收并购等方式,推动资源向池里面转。我们是从服务业起家,但在战略新兴产业布局上一直在路上,且会坚定地往前走。

厦门作为国内领先的“一站式”航空维修基地,基地里目前拥有不少龙头企业,我们既是他们的股东,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同时,我们跟中商飞、中航材、中航工业等都有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

最后强调一下:厦门“一站式”航空维修基地的基础非常扎实,2023年在这个领域是全国产值第一;厦门也是全国第一大二手飞机租赁和第四大飞机融资租赁的集散地。图上涉及的产业链,我们正在积极布局。

这是集团1011战略,刚才讲到“港”、“产”,第三支箭是——“城”的开发。

简单介绍一下“1011战略”,其中“101”是指五通至高崎沿线、厦门大嶝岛、翔南片区,就是围绕我们的厦门新机场展开。两年之后高崎机场将一夜转场至大嶝岛。新机场终端规划年旅客吞吐量是8500万人次,未来这个机场直接面向台湾金门岛,两岸融合是其一大亮点。

另一个“1”是指福州临空经济区,我们结合福州长乐机场周边布局产业新城。

围绕“一岛”、“一线”、“一片”、“一区”,我们将打造城市新质生产力的“策源地”。

在机场城市建设发展方面,我们也有完善的产品线、人才队伍以及产业链,在厦门、福州开发的项目,涵盖了产业综合、商业会展、酒店、科技园、文创园、汽车城等。除了政府侧的文教卫配套外,我们也有自己开发的综合项目,包括物流园、航空培训基地、综保区、科创中心等等都在建设中。

结合前期港产城积累的能力,以及持续推动改革开放的决心,翔业集团希望汇聚全球新质要素,打造国际化新质产业新城,实现从机场城市到临空经济区、再到国际机场城市的跨越式发展,在新时代、新经济背景下,通过港产城的三重开发,服务福建发展,服务两岸融合,服务国家战略。

以上是我的分享,翔业集团将持续深化改革,搭建国有资本的投资平台,践行机场城市的建设使命,勇担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孙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