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按照组织上的安排,我今天汇报的题目是《把握盘活新机遇,培育国企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其中的关键词就是“资产盘活”。
资产盘活方面,这几年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出台了很多的政策。国务院办公厅在2022年5月25日印发《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明确了资产盘活的方向和基调。接下来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发挥资产证券化市场功能支持企业盘活存量资产的通知》,进一步鼓励发挥资产证券化市场功能支持存量资产盘活。还有财政部、发改委也陆续出台相关文件。今年9月18日中纪委发文,要求唤醒“沉睡资产”。
这几年,随着国资监管的进一步强化,国有资产管理也要求强化产权管理、穿透式监管、台账化管理。最近,国资国企踏上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对于国有企业包括“一利五率”的考核承接、对资产的保值增值以及存量资产的盘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什么会有这种要求的出现?我们通过一组数据可以看到:从2017年到2023年,这7年时间,全国的国有资产规模在急剧的增长,但资产营收和资产回报率反而是在逐年下降,所以当前提高国有企业的资产效益,确实是迫在眉睫。
原因是什么?我们这几年,服务了全国40多个地市的国资国企,通过走访调研和深度服务,我们会发现基本上全国国资国企存在的问题大同小异。常见的有4类问题:
第一,靠着投资拉动形成了资产的规模增长,但忽略了实际的市场需求,像一些地方的高新区,CBD写字楼超量规划。
第二,资产利用不充分。举个很典型的例子,比如体育场馆闲置,包括会展中心、党校、疗养院等等,这些未来都需要充分地利用起来,响应国家“平急两用”的导向。
第三,资产的配置布局,在城市之间,包括在城乡之间,它的结构性是不平衡的。
第四,大量资产都强调硬件的供给,但忽略了软性的服务和运营。我经常在国资大讲堂上讲一个观点,就是我们国企的人才模型基本上是重硬轻软:一讲工程讲建设,个个都是一把好手;但是真正要讲软性的招商运营服务,包括金融和资本这些领域,专业人士就相对欠缺。
总结起来,这四个常见问题表现为:“热于投资,疏于运营,低于效率,冷于回报”。要真正解决这些问题,就得靠现在的盘活行动,有效配置资源、资产和资金,实现“三资盘活”。
每个城市都是独一无二的,聚焦城市或片区的资源禀赋,挖掘价值,让资源变资产,让资产生资金,让资本更增值,这是政府包括国企都需要共同思考的命题作文。
实际上,国资国企各种形式的资源和资产是非常丰富的,资源可以分为金木水火土等类别,这里面有大量的挖潜空间。资产包括实物类、股权类、债权类,还有各种特许经营权和未来收益权。资金包括大量的闲置资金和低效资金,如何提质增效,最终实现资本的增值。
金、木、水、火、土、数这六个维度,我们通过案例,让大家能有更直观的感受。
比如说金,典型的就是股债权的盘活。
最近12万亿元化债新政出台,大家都在思考怎么化债。要利用优质企业的股债权,或者说进行债券的增发,来缓解地方政府的债务。
还有合肥的案例。合肥国资以投带引,通过直接股权投资和基金投资,把整个产业和资本带活了,也就是他们常说的“芯屏汽合”“集终生智”。今年8月份实行全国公平招商条例之后,很多高新区开发区的税收返还补贴都没了,这时候如何以投带引,以场景招商,以股权招商,这是未来很多地方要思考的问题。
金这里,还有一个就是指城市服务资源。如果将城市服务例如市政维护、城管保洁等集中到国企手中,就有了企业的经营杠杆,企业有了营收和现金流,当体量足够大的时候,放到资本市场上,就能够获得30倍到70倍的PE,这个资本杠杆和回报是相当可观的。
对于城市服务,我这里举了五个我服务过的国企,三个是央企,一个是市属,还有一个是区属。比如说华润置地旗下的万象生活、招商蛇口旗下的招商积余、保利发展旗下的保利物业。长沙市属的城发旗下的泓盈物业,厦门海沧区的城服公司,也正在走这个路线。
随着城市的发展,从原来的城市开发建设到未来的城市资源运营,这是我们很多地方国企要去思考转型的。
“木”:强调的是通过文化来进行赋魂。
我们先来看看长沙的例子。杜甫江阁,将杜甫一首著名的诗歌《江南逢李龟年》全过程还原。围绕着这个文旅故事,每天的文创产品销量在1万元以上。杜甫不是长沙人,他逢李龟年也不是在长沙逢的,但是长沙能够把这个故事搬到杜甫江阁给讲圆了,所以文旅强调的是什么?要有“无中生有”的能力。
包括“一江两岸”,长沙市对一江两岸的灯光秀,进行项目性的管理,通过收取公益的广告费和收取企业的广告费,仅仅去年前三季度,就签约了60多个项目,获得了1000多万的营收。
还有哈尔滨的冰雪大世界、贵州的村超,都是现象级的文旅赋能案例。我们可以看到,通过挖掘文化的底蕴,尝试形式的创新,能够真正激发潜力,把网红的流量转化成经济的效益,让短暂网红的城市成为经济长虹的城市,我想这是在“木”这个维度,很多地方国资可以去思考和借鉴的地方。
“水”:围绕水做文章大有可为。
这个案例也是长沙的。污水处理厂对于部分地方政府和国企来说,可能是一个鸡肋项目——不赚钱,还必须得做。但长沙这个洋湖再生水厂,已经实现了污水能源和有机绿化循环的产业链。并不仅仅是一个污水处理,它还含了中水回用、光伏发电、智慧能源以及有机肥料等。它依托于这个存量的污水处理厂资产载体,引入了很多增量的产业链,把原来单一的污水处理场景,变成一整套的水循环系统的产业链,获得了增量场景,获得了营收利润。在2021年发行了6.4个亿的资产证券化(abs),目前正在申报公募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公募REITs),一旦成功发行公募REITs,尤其是后续进入扩募阶段,对整个集团的资产盘活具有战略意义。
“火”:这里重点要强调通过“新质生产力”来推动传统能源的改造和新能源的利用。
很多城市都有传统的油库能源站,包括加油加气站,怎么通过一些新的智慧化,创造一些新的场景。像长沙不仅仅对这些老旧的能源场站进行改造,同时他们还成立了片区能源运营公司,开展专业化的运营。未来地方平台作为城市资源运营商,这是一个全新的盈利增长点,也是值得很多地方国资去思考的。
“土”:全国很多案例说明,精髓核心在于“老瓶装新酒”。
我们可以看三个案例,其实都是通过各种多元化的方式来盘活存量土地资源。
北京的首钢园区,从炼钢炼铁转为冬奥会场馆,实现了华丽的“从火到冰”的转身。从一个百年的工业遗存到现在网红打卡地,它中间经历过了几次的资产盘活,这在我讲资产盘活的例子里面也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但今天时间关系不展开。
保障房这个案例,是深圳云芬村的改造升级,真正体现了城市珍惜每一个平凡的深圳梦,也实现了政府、村集体股份公司、村民,以及广大租户的皆大欢喜。
城市更新这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要保留历史记忆和特色风貌,又要解决居民关切的实际问题。”这就是未来城市更新要走的路线,如何修旧如旧,如何保留历史文脉,如何提升幸福指数。
最后一个“数”:在当前的数据要素大背景下,这是一个全新的资产类型。
今年的数据资产入表政策红利,它的战略意义堪比我们25年前土地资产入表。不管是水务类、交通类、能源类,已经有很多这方面的案例,这是一个很好的红利,大家千万不要错过。
从刚才讲到的金木水火土数的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其实在国资和国企手里,可以挖潜和提效的资源、资产、资金还是很多的,有巨大的盘活空间。但真正落到盘活的具体工作上,底层的资产管理能力又是至关重要的。
以前是重硬轻软,未来是需要“软硬兼备”。对内要提升资产管理能力,对外要充分借助资本的力量,要内外兼修,加速奔跑。我们团队从2018年开始研究资产管理,围绕资产的价值管理四部曲,从价值发现到价值分析,到价值实现,到价值放大,一共有四个关键环节,今天时间关系,就不展开了。
以上所汇报的内容,都在我们今年出版的《国企三资盘活》这本书里。这里会涉及我们国资国企在“十五五”时期,战略性主业如何聚焦?同时围绕着我们刚才讲到的资源、资产和资金如何实现资本的增值,围绕着资产的价值管理四部曲,包括:价值发现、价值分析、价值实现和价值放大。最底层逻辑是组织支撑和数字赋能,两者缺一不可。
最后是两个关键性的思维转变:用资本思维来看待资产;用增量的思维来看待存量。只有实现了思维的转变,才能够真正地唤醒沉睡资产。在这里,衷心祝愿全国的国资国企,积极把握资产盘活的新机遇,加速奔跑,不负时代,培育国企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