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宣布、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决策。2018年6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上宣布:中国政府支持在青岛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以下简称上合示范区)。2019年7月24日,中央深改委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上合示范区是全国唯一面向上合组织国家开展地方经贸合作的国家级综合性开放载体,成为国内企业走进上合组织国家的母港、上合组织国家企业进入中国的平台。如今,“钢铁驼队”行进在“黄金丝路”上,联通陆海,畅达东西,从上合示范区出发的货运车辆通过国际公路运输系统(TIR)1周左右可以抵达莫斯科。
破解务实合作堵点难点,运用平台链接集聚资源
上合示范区被国家寄予打造新时代对外开放新高地的厚望,核心区位于胶州市。胶州市是千年古埠,经贸往来繁荣,交通运输便利,坐拥铁路、机场等核心枢纽,是山东半岛联结海内外的重要交通咽喉。2023年7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指出,“本组织已经建立起多个务实领域部级会议合作机制,中方也设立了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等合作平台。要积极发挥这些机制平台作用,全力破解务实合作堵点难点问题,促进本组织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建平台、用平台,运用平台可以链接资源、集聚资源,开展务实合作。信息不对称是影响经贸合作的难题,国内企业如何选择海外供应商,国外企业如何与国内企业开展贸易往来是上合示范区的功能所在。搭建服务平台,为贸易企业增进互信,匹配订单,上合经贸综服平台应运而生。
上合示范区企业服务一部部长迟永欣介绍,“为进一步提升与上合组织国家经贸合作便利化水平,上合示范区立足上合经贸应用场景和合作需求,在全国首创推出上合经贸综服平台,直接对接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实现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的功能,延伸拓展了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和服务链条,为贸易主体、物流主体、金融机构、监管机构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青岛欧海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在拓展上合组织国家市场时遇到了困难,不了解贸易参与方的信息,找不到合适的渠道,公司走出去“第一步”很难。通过上合经贸综服平台的“选市场”“找客户”模块,公司查询到相关信息,筛选出意向客户,进而拓展了市场版图。
针对跨境结算难、通关便利慢、税汇合规差等堵点难点问题,开发了上合跨境支付结算系统、新型跨境易货贸易系统等特色应用,为地方经贸合作提供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为解决企业保证金占压大、资金周转效率低、货物通关慢的突出问题,创新实施“上合·银关通”关税多元担保模式,显著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迟永欣表示,“上合示范区首创推出‘信用上合’跨境信用服务平台,解决上合组织国家征信基础薄弱、信用信息不透明的突出问题,有效降低国际贸易风险”。目前已有来自10个上合组织国家的60余家头部企业、商协会参与平台共建,吸引10000余家企业注册使用。
上合组织发展既需要经贸合作的“硬”支撑,也离不开人文交流的“软”助力,培训国际化高端经贸人才是应有之义。2021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宣布,中方将设立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经贸学院,助力本组织多边经贸合作发展。2022年1月13日,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经贸学院在青岛正式揭牌。据上合经贸研修院(青岛)院长郑师介绍,“自成立以来,学院举办经贸、语言、技能等各类培训239个班次,来自上合组织及共建‘一带一路’84个国家的17000余人次参加培训,紧密对接需求,助力搭建中国与上合组织国家的文化、经济、教育交流新平台。”
经贸合作离不开展会,依托高层次、高能级的展会平台,上合示范区不断链接资源,乘势而上。2022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宣布,将举办本组织产业链供应链论坛。2023年,上海合作组织产业链供应链论坛落地上合示范区,这也是在上合组织框架下首次举办的产业链供应链主题经贸活动,为促进产能合作搭建平台。目前,上合示范区承担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上海合作组织民间友好论坛、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绿色发展论坛、上海合作组织妇女论坛等数百场上合组织国际性活动,上合组织国际投资贸易博览会成功举办三届。上合示范区已成为上合组织元素集中展示区、经贸资源要素交汇区、重要活动承载区。
西拓东延,北进南下,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
高水平的地方经贸合作,依托的是便捷的物流通道。上合示范区西拓东延,北进南下,扩展海外物流新通道。多式联运是上合示范区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的优势,自上合示范区启动建设以来,累计开行中欧班列突破4100列,通达23个上合组织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54个城市。
西拓,发挥友好城市的联通作用,积极对接联系青岛市友城资源,上合示范区先后与塔吉克斯坦杜尚别、德国曼海姆等11个友好城市建立运输通道。开设跨里海转运国际班列,发运首班“上合示范区—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TIR国际公路物流。东延,发挥陆海联动特色优势,构筑完善韩国仁川、日本大阪等日韩主要港口经上合示范区通达上合组织国家的海铁联运全程供应链,常态化开行“日韩陆海快线”“上合快线”等特色班列。北进,积极搭建对俄合作桥梁。开行“上合快航”上合示范区—莫斯科跨境电商包机,推动国际道路运输集结中心建设,实现TIR“中俄专线”常态化运行。南下,抢抓我国加入RCEP带来的新机遇,建立面向RCEP国家枢纽新节点,开设山东首班中国—老挝国际班列,并实现常态化开行。
主动对接国际运输规则,体现了制度型开放的应有之义。上合示范区产业发展一部部长臧元奇介绍,“TIR是国际跨境货物运输领域的全球性海关便利通关系统,实现了一次查验沿线过境国家免于查验,‘一车到底’,全程不换车、不倒装、不卸货,可以实现‘门到门’‘点对点’运输”。2023年9月21日,三辆装载包装材料、建材、轮胎等货物的TIR运输车辆从位于中国传化(上合)国际物流港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内的TIR国际道路运输集结中心出发,全程6300公里,8天时间就可以实现上合示范区—俄罗斯莫斯科“门到门”运输。
臧元奇说,“这标志着山东省首条国际道路运输TIR中俄通道正式开通。货物运输时间是铁路班列的50%、海运的20%,运输成本是空运的10%,进一步提高了通关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传化上合(青岛)国际经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全文说,“TIR专线业务已实现周班常态化运营。TIR发运量位于全国第二位,中俄TIR发运量达到全国第一”。
海外班列集结中心可以提高物流运输效率。2023年9月3日,“齐鲁号”中欧班列阿拉木图集结中心揭牌暨首班开行仪式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布伦代场站顺利举办。上合示范区产业发展一部副部长王晓伟介绍,“自去年9月揭牌以来,阿拉木图集结中心累计为海尔、海信、奇瑞、阿塔苏等境内外客户服务达1.4万车。货物可以在集结中心进行分类、打包和标识,减少货物的运输时间和成本”。集结中心还可以提供仓储、清关、保税、供应链管理等综合性物流服务,直接进行货源集结整列发运,避开“中间商赚差价”,凸显成本优势。集结中心的设立将进一步强化与中亚国家物流合作,为与中亚国家加强物流设施联通、推动资源要素集聚注入新的动力。
数字赋能,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
2024年《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阿斯塔纳宣言》指出,成员国认为加强电子商务合作对于拓展和促进地区经贸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发展跨境电商既是青岛区位优势所在,又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丝路电商”是数字技术赋能地方经贸合作的重要抓手。
为充分发挥国内电子商务技术应用、模式创新和市场规模等资源优势,上合示范区加快建设“丝路电商”综合服务基地,建立总部在上合示范区、园区在海外、一主多从的“丝路电商”海跨园。通过整合国内优质服务商资源提供跨境贸易公共服务,实现外贸、跨境业务的标准化、税费合规、知识产权保护等服务。建立线上线下体系,实现消费者一站式服务,打造“丝路电商”境外商品服务中心、“丝路电商”选品中心,整合产业带出海。
“丝路电商”综合服务基地协助山东中制麦森科技有限公司,在境内打造全球食品及包装机械上合采购基地,同时在莫斯科、阿拉木图、塔什干也开设境外展销中心。公司董事长赵飞说,“‘丝路电商’综合服务基地协助我们开设的境外展销中心,能够帮助我们的客户拓展海外市场,并且提供贸易代理、国际物流、供应链金融等服务,真正实现了为产业带中小企业客户提供境内外的一站式展销服务的平台属性”。
“丝路电商”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张全文说,“上合示范区聚焦‘丝路电商’数字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建设‘丝路电商’大数据应用服务中心。通过数据实现对产品流、物流的监控,为信息流提供基础数据来源”。根据青岛市商务局数据,截至2023年底,青岛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已扩大至850亿元;2024年上半年,青岛跨境电商进出口额约569.3亿元,同比增长23.8%。跨境电商成为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的“稳定器”与“加速器”。
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是提高地方经贸合作效率的生动写照。上合示范区在全国首创搭建多式联运“数字一单制”跨境联盟网络,通过基于联盟链和交叉验证逻辑,实现纯信用无抵押的多式联运单证金融服务。平台运用全程运踪查询功能赋能跨境运输风险防控,结合“数字一单制”跨境联盟网络平台“区块链+互联网”技术,整合物流贸易企业、税务、银行、保险等多方信息,探索建立数字化、标准化的多式联运单证体系和多方协同、风险共担的多式联运贸易融资新机制。
据相关部门介绍,上合示范区建立上合经贸数据库,收录26个国家2500余家政府机构、产业园区、金融机构、商协会、企业的资源信息30000余条,在40家中国—上海合作组织产业园区联盟中外成员单位、12家省内联动创新区的支持下,收集梳理21个品类427类目千余种产品的《合作需求清单》,推动中国企业精准对接上合组织国家合作需求,探索“数字赋能经贸、政企双向互动”合作新模式。
改革创新,建设制度型开放平台
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要积极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大力推动自由贸易区联动创新,建设好制度型开放示范区,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精心打造重大国际交流合作高能级平台,努力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面向上合组织国家开展地方经贸合作既是“必答题”又是“重点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唯有改革创新、勇探新路。上合示范区建立了“部委指导、省市联动、部门参与”的工作机制,实现常态化推进与问题导向相结合。
作为世界海关组织《全球贸易安全与便利标准框架》中的核心制度,“经认证的经营者”(AEO)制度是由海关对企业的信用状况、守法程度和安全水平进行认证。上合示范区产业发展一部副部长庄伟东介绍,“在海关总署授权下,上合示范区成立工作专班加快高效沟通,联合青岛海关,对接驻华使馆及相关部门,高效征集各上合组织国家海关部门AEO国际互认合作意愿,明晰谈判方式及AEO互认工作推进路径,在短时间内,与相关国家海关部门达成互认合作意向。”2023年5月中国—中亚峰会期间,在习近平总书记和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共同见证下,中国海关与乌兹别克斯坦海关签署两国AEO互认安排。
山东省成立推进上合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强化领导推进体系。省政府有关部门及时制定出台支持上合示范区建设的专项政策举措,依法依规赋予上合示范区更多审批管理权限。把重大改革创新事项作为全省统筹推进的重点改革事项,加大协调督促力度。青岛市集全市之力,形成“全域联动”推进上合示范区建设的体制机制,高标准建设好上合示范区。胶州市把示范区建设作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工程”,建立市域与示范区一体化运转机制,全力推动示范区建设。
随着与上合组织国家贸易额的增加,由于缺少抵押物,贸易企业融资难、融资慢的难题凸显。上合示范区创新推出仓单质押融资业务,引入中欧班列“齐鲁号”运营方和监管仓库一手数据源,为银行仓单质押融资业务真实性审核提供有效参考。企业在平台上填报信息后,系统快速完成收集材料、贸易背景核实、现场查验、质押物评估、价格核定等程序,生成电子仓单,实现货物当天入库,融资当天到账,有效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上合示范区政策研究和制度创新部副部长张鹏介绍,“上合示范区对接RCEP、CPTPP等国际经贸规则,坚持问题导向、问需问计于企业,持续改革创新,6年多来累计推出了100项制度创新成果,‘上合·银关通’等23项案例获得国家推广”。青岛拉玛贸易有限公司印度籍法人到上合示范区办理外国人工作类居留证件,该法人签证即将到期,急需办理签证延期手续,但因该公司在上合示范区刚刚成立,还未开通企业通,法人面临出境后再重新申请签证入境的困境。了解到企业的特殊情况后,出入境部门第一时间告知企业所需材料,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其顺利开通企业通,让申请人在签证到期前顺利取得工作居留许可,高效专业的服务获得了企业和外籍申请人的由衷感谢与好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青岛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旨在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更好发挥青岛在‘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建设和海上合作中的作用,加强我国同上合组织国家互联互通,着力推动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格局”。上合示范区搭建平台,发挥国际公共产品属性,运用数字化技术畅通物流、促进贸易便利化,加强产能合作和商旅文融合,为开展地方经贸合作示范、为制度型开放试验、为高水平对外开放试点。上合示范区正不断夯实国际合作新平台的基础,在国家改革开放的大局中走在前、作表率、挑大梁。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报刊社,山东省青岛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