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提出要贯彻几项原则。其中一条重要原则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坚持人民立场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中国共产党从诞生起,就把“人民”二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始终不渝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把关心群众生活、解决群众切身利益要求落实到夺取革命战争胜利和革命根据地建设全过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赢得了人民的衷心拥护,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条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集中力量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改善了人民生活,带领人民艰苦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坚定地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带领人民勇于开拓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牢牢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战胜各种困难挑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新征程上,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仍然要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
为了人民利益
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的根本执政理念,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方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深入分析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入分析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深入分析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难点堵点和人民群众的关注点的协同解决,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部分提出七个“聚焦”,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点和聚焦点。无论是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还是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聚焦建设美丽中国、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改革的出发点都是为了人民、改革成果都是人民受益。《决定》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对应“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五大建设和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建设等领域,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系统部署,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国家安全体制、国防和军队领域等方面的改革,作出一系列重大举措,这些重大举措,无不体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为了人民而改革的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从“推动高质量发展”到“推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更加健全”,从“推动文化繁荣,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到“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到“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再到“以实绩实效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检验改革”,每一项具体的改革要求都透射出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而改革,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为人民谋利、为人民尽责的强烈使命担当。
依靠人民力量
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与“人民”始终紧紧联系在一起,也正是因为改革根植于人民之中,才爆发出惊人的创造力和推动力。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而取得的,改革开放在认识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无不凝聚着人民群众的智慧,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无不凝聚着人民群众的力量,改革开放每一个领域和环节经验的形成和积累无不凝聚着人民群众的创造。依靠人民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丰富各层级民主形式,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现实体现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把人民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尺,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伟力。
由人民共享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推进收入分配、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制度创新。合理的分配制度能够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社会的发展,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减少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劳动者工资决定、合理增长、支付保障机制,健全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完善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再分配调节机制。支持发展公益慈善事业。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形成有效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合理调节过高收入的制度体系。要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通过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从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使《决定》中各项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落地、落实、落细,全面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作者:罗军 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副处长,陕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