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基层治理 > 正文

“荒地变良田”,百姓心里乐又甜

——看湖南建投基础投相山公司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春风拂过仰天湖。

从海拔1314米的仰天湖山巅向下望去,一条蜿蜒的沥青路顺着景区往山下延伸、流淌,穿过原始密林、越过瑶家村寨。路的两旁,层层梯田盘旋而下,位于山脚的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保和瑶族乡大律村,是这幅壮美山河图的“底座”。

23

靠山吃山,然而村里山多田少,两旁的田地沙土化严重、碎石多,种植成本高、产量低,村民宁愿抛荒,是老一辈口中“不愿意分的那种田”。百姓耕种意愿不强,成为大律村发展农田产业的一道难题。

北湖区委区政府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为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助力农民增产增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精心部署、着重落实,定向聚焦乡村全面振兴靶点,因地制宜启动高标准农田建设,使“荒地变良田”,让“沉睡”的土地焕发新颜。

破难题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在乡村全面振兴的号角下,大律村如何把这些荒地变成高标准农田?2023年底,省属国企湖南建投基础投相山公司(以下简称:相山公司)接过了这个“沉甸甸”的担子。

实地勘察、制定方案、确定工期,成立工作专班,精心调度部署,清单化推进项目,施工人员迅速进入了工作状态,他们心里只有一个目标:一定要在来年开春之前完成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不误农时,抢抓春耕,不负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调研时的殷殷嘱托。

不料,在最初的土地平整阶段,项目就遇到了“难题”。

“田里地下的石头密密麻麻,实在是太多了!光石头每亩就要清理几百公斤,不把石头处理干净,根本无法种植。”项目负责人严立宁很无奈。

据悉,大律村田地原始地质为河床,处于河流冲积带,在河水的不断冲刷下,薄薄的田土下面,布满了鹅卵石,土质条件差,百姓更是愁得连连摇头。

怎么办?忙碌的挖掘机、推土机、翻斗车穿梭行进着不断翻挖大块石头。然而清理小块石头,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施工人员每天从早到晚,用最原始的办法——拣!有些废料不是轻轻松松地就能挑起来,有时还必须用撬棍、锤子、锄头等工具,才能把其清理干净。

施工人员齐齐上阵,用自己的双手,一块一块石头地拣。哪怕累得直不起腰,也咬牙坚持,由于长时间在田地里捡石头,手指皲裂,皱皱巴巴,谁曾想到这是一双20出头年轻小伙的手。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时间不等人,不能误了春耕。清理工作虽然很繁琐,却十分必要,只有彻底清理,才能确保耕地的土质,为未来高产高效的农业生产提供充分的保障。

当地的村民看到此情此景,深深感触“就像是在搞他们自己家里的田一样,搞得好精细”。

趟过了土地平整这道坎,接下来还有田间道路、土地增肥、灌溉排水、农田防护等一道道工程,想要把工序做得完美,哪一道都不容易。

其中有一段引水渠的修建,就更不容易了。这段引水渠的主要水源在山顶,为了引水下来,要从陡峭的山壁上行走,道路狭窄,雨天路滑,稍有不慎就有滑下山壁的风险。山壁破路,半人高的荆棘软草几乎掩盖了路面,避之不及,身穿短袖的手臂无一例外都被刷出了一道道血红印。然而这段路,却是施工人员每天都要走的路。

“山路陡峭,车辆进不来,我们的施工材料都是靠骡子一次次负重驼上来的。有时一道工序需要的材料,需要施工人员和骡子在一天之内往返数十次,我好几个同事脚都走得磨起泡了,一天来回后,双腿都发软了,根本不敢往山下看。”项目技术负责人胡海星心疼地说道。原始的作业手段,恶劣的施工环境,可施工队伍一刻也没有停下。

1

像所有事物微末的开端一样,这个建在陡峭山壁上水渠的起点和普通沟渠一样看似毫不起眼,但水渠依山就势,沿途引入田间,不间断地滋养着沿线人家,润泽万众,诉说着建设者们刚强不屈的精神和吃苦耐劳的韧劲。

强保障 确保项目建设优质高效

大律村原属于河流浅洼地带,石头多、土质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施工人员试图请教农业中心专家,不计成本对土壤进行科学改良,改变以往土壤贫瘠的情况。同时,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为农田加装太阳能灭虫灯,绿色灭虫,比传统灭虫清洁、环保,节约了成本,又安全可靠。

为了助力村民农业生产,确保村民农田道路、桥梁畅通,在雨季来临前,施工人员昼夜鏖战,抢修机耕桥。进一步完善灌区灌溉排水系统,合理布局建设水渠,提升灌溉效率,形成了灌排配套的水循环利用体系,真正实现旱能灌、涝能排。

“往年,我们干活都是靠人背、扛、挑,出门就是上坡下坎,三轮车进不来田地,生产生活很不方便,夏天下大雨,还经常会把田埂冲垮。现在田埂进行了加固,以前的泥路现在也都硬化了,终于不怕下雨涨水了,农田旁还新建了机耕道,大型机械都能方便进出,耕作效率肯定大大提高。”村民的笑容写在脸上。

五一期间,大律村村委会主任王熙伟一大早就来到项目现场,盯着项目进度,“我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看到荒地现在一点一点在改良,我心里说不出的开心,看着村里一步步变好,我心里就踏实了”。说罢,又往乡间田埂上走去了。

良田有保障,粮食才满仓。备春耕时节,北湖区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全力赶工期、抢进度,确保建设任务如期完成,助力春耕生产。

大家都憋着一股劲,要通过项目建设,将田、水、林、路得到综合治理,渠、路、桥涵、闸站得到全面配套,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渠相连、灌得上、排得出的高标准农田标准。让老一辈口中先前那“不愿意分的那种田”变成现在“大家都争着种的那种田”。

1

“以前在外打工,虽然经济收益高一点,但是无法照顾家里老人和小孩,心里老是感觉难受。听说老家在搞农田改造,我立马回来了,现在在施工队打点小工,等良田改造好后,到时计划种植承包二三十亩,收入有了,又可以照顾到家里的老人和小孩,一举两得。”村民止不住地笑意,脸上乐开了花。

1

2024年4月,走进大律村,以前“杂、乱、小”的农田变得平整方正,机耕道笔直延伸,高标准农田已现雏形。

拓领域 助推乡村全面振兴走深走实

大律村可不是相山公司这个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全部。

翻开北湖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融资创新项目的计划书,该项目预计总投资额约2.95亿元,实施范围包括华塘镇、鲁塘镇、保和瑶族乡、仰天湖瑶族乡、石盖塘街道、安和街道等北湖区所属全部乡镇街道。

项目预计分期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53000亩,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土地平整、灌排渠道、田间道路、土壤改良、农田输配电、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科技推广措施及其他工作及措施。使原先零散难啃的“硬骨头”逐渐变成连块成片的“香饽饽”,呈现出良田阡陌井然、沟渠串联成线的景象。

这是在下一盘农业产业的大棋!

“通过高标准建设,实现小田变大田,更利于机械化耕作,种植成本减少了,村民的租金和产量也显著提高,实现了村民增收和农业发展的目的,是村民赖以生存的保证。”北湖区保和瑶族乡副乡长龙成告诉记者。

建设高标准农田“一头连着粮食安全,一头连着农民增收”,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助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重大举措。但谁都知道,农业项目投资大、周期长、回报慢,没有对“三农”工作的深厚情怀,很难坚持。

3月22日,相山公司党总支书记、执行董事郭先杨在调研北湖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时说,“作为深耕郴州多年的国有企业,我们致力于服务好地方政府,与北湖区有着深厚的感情,关键时刻冲在前,困难面前不退缩,先后承接了北湖污水处理厂、邓华故居、科创园等重点项目,在设施改造、文旅创新、产业升级、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助推北湖区高质量发展。北湖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对农业增产稳产、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更是事关百姓福祉的民生工程。作为国有企业,我们要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真正促进当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更美更幸福。”

1

“为全面推进北湖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我们选派精干力量,压紧压实工作责任,细化工作措施,在工程建设上想硬招法、在项目管理上用硬措施、在落实任务上用硬手段,确保农民利益得到保障。”相山公司所辖高标准农田项目管理公司执行董事何新佳告诉记者。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相山公司抢抓政策机遇,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投身乡村全面振兴工作板块,深耕现代化农业发展领域,为乡村全面振兴持续赋能。“兵分多路”,在北湖区掀起了建设高标准农田的热潮,为新质生产力在农业生产链上的应用,积极探索新路径。

随着郴仰公路的修建,途径大律村前往仰天湖的游客络绎不绝,大律村整齐的高标准农田也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吸引了大量游客们驻足拍照。仰天湖的持续火爆,带动了北湖区保和瑶族乡大律村的发展,形成了良好的双向互动。在北湖区委区政府的带领下,村里大力推进乡村绿化、道路亮化、环境美化,在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特色村寨打造等方面狠下功夫,以项目“大提质”,实现旅游“大提升”,绘就美丽乡村建设幸福画卷。

建好后的高标准农田,正印证了那句“平整如镜大农田,阡陌纵横美如画”。美丽乡村宜居宜业,从郴仰线眺望仰天湖,专属于湖南的“呼伦贝尔”,更美了。

(任能旺 王路莎 何新佳)

[责任编辑:李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