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国家治理研究院> 正文

温宿县县委书记黄振军: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发展之路

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从塞罕坝林场、右玉沙地造林、延安退耕还林、阿克苏荒漠绿化这些案例来看,只要朝着正确方向,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生态系统是可以修复的”。温宿作为阿克苏荒漠绿化工程的主战场,“柯柯牙精神”的发祥地,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重大民生工程、重大发展战略,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深入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发展绿色富民产业,改善宜居宜业环境,在南疆边陲筑起了一道抵御风沙、保持水土的绿色长城,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绿色发展之路。

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以林治沙

沙

统筹谋划推进“绘绿”温宿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被戈壁沙漠包围,年降水量仅为97毫米左右,是阿克苏地区乃至整个新疆风沙危害的主要发源地。面对风沙危害的严峻威胁,历届温宿县委、县政府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统筹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城镇总体规划、乡村振兴规划等有机衔接,出台系列推进生态建设保护政策措施,构建了城区、近郊、远郊“三位一体”,生态林、经济林、景观林“三林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建设体系,将昔日的“不毛之地”变成了今日的“塞外江南”,创造了瀚海变绿洲、戈壁变果园的人间奇迹。

实施重点攻坚“植绿”。依托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塔里木盆地周边防沙治沙等10余项国家重点生态工程,通过政府推动、科技促动、产业带动的方式,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协同发力推进生态建设,形成了集生态治理、绿色发展、乡村振兴三位一体协同推进防沙治沙的新模式。截至目前,政府投入4.56亿元专项资金,撬动社会资本147亿元投入生态治理及相关产业中,动员67万人次义务植树828万株、造林达59.51万亩,先后荣获“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先进集体”“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集体”“全国绿化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加强管理建设“护绿”。建立“林长+检察长”联动机制,密切检察监督与行政执法衔接配合,设立县乡村三级林长324名,选聘生态护林(草)员60名,按照源头防治、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管理机制,构建权责明晰、多元参与、系统完整、激励约束并重的荒漠生态治理制度体系,荒漠化占比由原先的77%下降到46.99%;从之前“不适宜居住”的区域,变为被联合国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列为“全球500佳境”之一。

转变思维促转化,锐意革新以林兴业

深化互嵌发展。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理念,温宿选择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荒漠治理、林业增效新路径,采取生态林、经济林、景观林三林互嵌共建,加快发展以苹果、核桃、红枣、杏为主的特色林果业,并以此打造以林粮、林禽、林畜、林苗、林菜及林家乐、森林旅游等分工合理、门类齐全的林下经济发展格局,“绿水青山”带来了源源不断的“金山银山”。

聚焦提质增效。大力实施125.9万亩特色林果优质增效工程,普及绿色生产,集中实施病虫害统防统治,推广使用农家肥,建设国家认证绿色基地59万亩,标准化示范基地50万亩,百十一基地35.5万亩,“温宿核桃”成功获得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温巴朗”区域公用品牌成功创建,林果业“两品一标”总数达5个,先后荣获“全国特色种苗基地”“国家级核桃示范基地”“2008年北京奥运会推荐果品”等系列殊荣。

推动融合共进。按照“城在林中、水在城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建设思路,统筹推进公园城市和美丽乡村建设,建成公园3个、游园6个;大力开展乡村硬化、亮化、绿化、净化、美化工程,因地制宜在村旁、路边、宅前种植防护林、经济林、用材林,村庄平均绿化覆盖率达23.1%,村容村貌“颜值”持续提升,一幅生态秀美、幸福宜居的新时代城乡画卷徐徐展开。

笃行致远抓重点,突出关键以林致富

延伸产业链。立足全国特色林果主产区的资源禀赋,锚定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高地目标,精心绘制“林果温宿”发展蓝图,投入近3亿元支持企业引进升级加工设备,转化应用林果类先进科研成果5项,科技赋能的精深加工的新产品达30余种,果品年精深加工能力突破10万吨。同城配送、“十城百店”“卡车航班”“生鲜电商+冷链宅配”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年果品外销量达48万吨以上,“温宿味道”香飘四方。

铺就致富路。以“社会得绿、林农得利”为目标,全面提升林果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经营效益,2023年林果总产达58.7万吨,总产值达47.88亿元;农牧民人均林果纯收入为14225元,占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8.3%。推广“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经营模式,密切利益联结和风险共担机制,通过入股分红、农产品订购、带动就业等方式,带动就业3万余人,带动农户增收1500余元。

催热生态游。以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为核心,整合周边乡镇、景区、景点,形成了核心景区驱动、特色城镇融入、美丽乡村促进的“三位一体”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引导群众发展特色民宿、庭院采摘、农(牧)家乐等旅游项目,塑造春赏景、夏避暑、秋品果、冬养生的生态休闲旅游模式,成功举办农民丰收节、“桃花节”“杏花节”等农文旅融合发展系列活动,带动农牧民就业3670余人。2023年,全县接待游客764.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9.9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0.02%、121.86%,实现“林区变景区、田园变游园”的绿色蝶变。

【征稿】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现广泛征集评论文章以及关于基层治理典型经验的总结类文章,投稿邮箱为:gjzlw2023@126.com。优秀文章将发表在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的“治理网评”栏目、“国家治理研究院”栏目等。

基层治理

责任编辑:王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