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前沿理论> 正文

以科学完备的激励体系促进干部担当作为

摘 要:新时代以来,为把干部的积极性引导好、发挥好、保护好,我们党在实践探索中构建了以大力培养造就新时代好干部的基础性激励、把新时代的好干部充分选用起来的公平性激励、在重大斗争中发现干部的鼓励性激励、坚持严管就是厚爱的约束性激励、推动干部能下能出的逆向性激励和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的包容性激励等为主要内容的激励体系,贯穿干部培养、选用、发现、管理、调整、保护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体现了鲜明的问题导向和系统思维,为做好新时代干部激励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

关键词:干部队伍建设 激励体系 担当作为

【中图分类号】D262.3 【文献标识码】A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关键在党的干部,关键在党的干部担当作为。促进干部干事担当作为,除了理想信念的内生动力之外,还需要科学激励和引导。党的十八大以来,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干部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我们党立足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以崇尚实干、带动担当、加油鼓劲为导向,结合干部队伍出现的新情况、新特征、新变化,全面改进和完善党的干部激励机制,着力打造科学完备的干部激励体系,有效调动了广大干部干事担当作为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形成了建功新时代、争创新业绩的浓厚氛围和生动局面。新时代干部激励体系是干部工作的重要抓手,为做好新时代干部激励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

大力培养造就新时代好干部:促进干部担当作为的基础性激励

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干部成长除了个人努力外,组织培养是其中的关键环节。进入党的组织是成为党的干部的前提,在党的组织中经受党性教育和实践锻炼,本身就是对干部的一种肯定和激励。虽然组织培养不是干部成长的唯一因素,但却是干部成长的必要条件。

好干部是组织培养的目标旨归,明确好干部的内核是组织培养的逻辑前提。历史地看,中国共产党的好干部构成主要包括核心要素和具体要件两个方面的内容。所谓核心要素是指贯穿党的好干部培养和成长的全过程、各个方面、各个时期的规定性内容,是一种长期的稳定形态,不会因为各种环境、条件、任务等因素的介入和影响而改变。所谓具体要件是指表现在党的各个历史时期好干部的素质要求、评价标准和时代内涵等方面,是一种具体的、历史性的存在,主要与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等不同历史时期肩负的历史任务显著相关。

德才兼备始终是好干部的重要标准,是贯穿党的好干部培养的一条主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来崇尚以德为政,蕴含着丰富的德政基因。中国共产党继承这笔宝贵财富,不断赋予党的好干部更加丰富的“德”的内涵,形成了包括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等于一体的德性体系。其中,政治品德(包括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等内容)是第一位的,是不可逾越的硬杠杠。党对干部的要求,首先是政治上的要求。如果政治品德这一条不过关,其他的都不过关,而且这样的干部能力越强、职位越高,危害就越大。在“德”过关的基础上,党又对干部提出“才”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提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的方针,就是强调选干部、用人才既要重品德,也不能忽视才干。有才无德会坏事,有德无才会误事,有德有才方能干成事。”[1]我们党的干部培养都是在德才兼备这个前置条件下进行展开的。

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是新时代党肩负的历史任务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面临的主要任务亦随之进阶升级。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为适应新时代党的中心任务对好干部提出的现实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3]这一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并提出“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4]的要求。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的明确为党的干部培养工作提供了抓手。

干部培养的成本是巨大的。培养党的好干部,需要强化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精心浇灌、修枝剪叶;需要协调各领域资源、创造各方面条件、搭建多岗位平台,加强实践磨炼,有针对性地补短板、强弱项;需要把源头培养、跟踪培养、全程培养贯通起来,建立健全包括理想信念教育、知识结构改善和能力素质提升等在内的全链条培养体系;需要经过必要的台阶、一层一层递进式的历练。这是一项投入大、周期长的复杂系统工程。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看,组织培养是一项基础性激励。

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促进干部担当作为的公平性激励

干部选拔任用覆盖面广、影响大,是干部工作的基础性、关键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干部成长起来了,培养出来了,关键还是要用。不用,或者用不好,最终等于还是没有好干部。”[5]理论和实践表明,党和国家的事业要发展好,党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必须做好。事业愈向前发展,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意义和作用就愈发重大。

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这是干部选用的价值准则。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概括起来就是公正用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公正用人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组织路线上的体现,应该成为我们选人用人的根本要求。”[6]公正用人的关键在“公”,具体来说表现在三个维度:一是公在公心,即对党、对人民、对事业、对干部负责的公心。正所谓无私者无畏,基于“公心”的标尺才能公道对待干部,公平评价干部,公正使用干部,才能唯才是举、任人唯贤。二是公在事业,即着眼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选用干部。我们的事业是党和人民的事业,我们选人用人是为了把党和人民的事业进行好,必须坚持事业为上。三是公在风气,即把干部的心思转移到创业为政上,把精力投入到党和人民事业上,让干部全身心谋事、干事、干成事。

坚持人岗相适、人事相宜,这是干部选用的基本要求。事业是人干出来的,同样事业也成就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7]把合适的干部放到适合的岗位和事业上,不仅会快速打开工作局面、把事业发展好,还会促进干部成长进步。要正确把握事业发展需要和干部成长进步的关系,从工作需要出发选人用人,做到岗位缺什么样的人就配什么样的人,事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就用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最合适就选什么样的人,确保用人得当。做到人岗相适、人事相宜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要严把选人用人政治关、品行关、作风关、廉洁关,做到立体考察、全面把握、科学匹配。要改进干部推荐考察方式,不把选票作为选人用人的唯一依据,不搞论资排辈、平衡照顾、求全责备那一套,更不能简单把职位作为奖励干部的手段。

坚持突出实干、注重实绩,这是干部选用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干部,要干字当头。这既是职责要求,也是从政本分。” [8]检验和评价干部的标准千万条,但归根到底是基于实干取得的实绩这一条。具体到干部选用工作上来,就是要“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为识别干部、评判优劣、奖惩升降的重要标准,把干部干了什么事、干了多少事、干的事组织和群众认不认可作为选拔干部的根本依据”[9],让那些既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能干会干善于干的好干部充分涌流出来,形成榜样的带动示范作用。

干部选用对全党全社会都具有显著的导向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干部最大的激励是正确用人导向,用好一个人能激励一大片。”[10]反之,用错一个干部,就等于发出了一个错误信号,破坏干部队伍的整体风尚和政治生态。贯穿这其中的,是选人用人的公平性逻辑。新时代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坚持人岗相适、人事相宜,坚持突出实干、注重实绩,也彰显了选人用人的公平性特征。从这个意义来看,把新时代的好干部充分选用起来体现着公平性激励。

在重大斗争中发现干部:促进干部担当作为的鼓励性激励

我们党不仅善于培养干部,同时也善于在伟大实践中发现干部。与培养和选用干部的大口径相比较,发现干部是“少数”,同时也更能体现党的干部工作的全域、全流程特征,更能彰显“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激励作用。发现干部并及时大胆用起来,能够让干部看到只要真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组织上是不会埋没的。从这个意义上看,发现干部更具有奖励的性质,体现着鼓励性激励。

发现干部的渠道,一方面来源于干部工作的日常,另一方面来源于重大挑战和重大斗争。前者需要全面、历史、辩证地看,需要注重一贯表现和全部工作;后者需要通过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处理复杂问题、应对重大考验等得以体现,具有实绩集中彰显、能力全面综合、形象立体鲜明、检验直观有效等特征。与前者相比较,后者最能体现干部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最能反映干部的综合素质,也更容易被发现。当然,这并不是说前者不重要,不能被发现和任用。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就特别强调必须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特别是对那些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的地方工作的干部,要高看一眼;对那些不图虚名、踏实干事的干部,要多加留意;对那些埋头苦干、注重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更不能亏待”[11]。总的来说,就是把各个方面、各条战线上的干部发现出来,不让优秀的干部被冷落、受排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大批能够经受住重大斗争考验的干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肩上的担子不是轻了,而是更为繁重了,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面临的风险不是解除了,而是更加复杂了,必须坚持底线思维、统筹好发展与安全两件大事;面临的重大挑战不是少了,而是更加复杂多元了,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我们虽然处于承平时期,但处处是阵地、处处是战场,这既给干部成长提供了土壤,给干部施展才华提供了舞台,同时也给干部发现提供了可能。

党的干部要在重大斗争中锤炼本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成长无捷径可走,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壮筋骨、长才干。”[12]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党的干部必须积极主动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勇于直面问题,敢于碰硬吃硬,争做攻坚克难的先行者、奋斗者,在摸爬滚打中积累改革攻坚、科学决策、应急处突等方面的能力,练就高超的斗争本领。要有组织、有计划地把那些缺少重大斗争经历的干部放到情况复杂、基础薄弱的地方和急难险重的环境中去真枪真刀磨砺,让他们多经历一些难事、急事、大事、复杂的事,破除“骄、娇”二气,使干部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专业能力、实践本领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对那些看得准、有潜力、有发展前途的年轻干部,要敢于给他们压担子,组织安排他们到吃劲岗位磨炼,让党的接班人更好肩负起新时代的职责和使命。发展地看,有重大斗争经历已经成为干部成长成才的必要条件。

把在重大斗争中发现的干部用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多选一些在重大斗争中经过磨砺的干部,这对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和政策执行力大有好处。”[13]重大斗争是最好的考察和检验,要加大遴选有重大斗争经历干部的力度,对于那些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能够驾驭复杂局面、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在关键时刻和重大事件中经得起风浪考验的干部;对于那些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的干部[14];对于那些扛得了重活、打得了硬仗、撑得住挫折、经得住磨难、顶得住挑战的干部,要不拘一格地大胆选用起来。

坚持严管就是厚爱:促进干部担当作为的约束性激励

把干部管起来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宝贵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15]“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16]对干部严格管理,就是为干部修筑拒腐防变的“防火墙”,以明晰的边界规范干部的言行,这本身就是对干部负责,也是对党和国家事业负责。从这个意义上看,严管就是厚爱,而且是通过约束性激励机制实现了严管和厚爱的相统一。

加强干部管理是实现党长期执政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国家要出问题主要出在共产党内,我们党要出问题主要出在干部身上。”[17]党的正确政治路线最终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最终要靠广大干部团结带领群众去贯彻和实施,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最终要靠广大干部组织引导群众去实现。同时,党的干部又掌握着方方面面的权力,干部从事的事业关乎着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人民的福祉,如果干部队伍管理不好、作风不正、腐败横行,就会惹出大乱子、演化成大问题。随着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进步,干部队伍亦随之发展壮大。截至2022年底,中国共产党已经发展成为拥有9800多万名党员、50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的大党,管理好这支庞大队伍,难度非常大。而中国共产党要长期执政,就必须把党的干部管理好,这是一条铁律。

把从严管理干部贯彻落实到干部建设全过程。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党培养一个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是很不容易的,党员从普通干部成长为高级干部也是不容易的,必须通过管理把干部保护起来。干部管理重在从严,从严是做好干部管理工作的主基调。一是要从管理链条上严起来,把干部管理的上游从严教育和下游从严监督有机结合起来。从严教育主要解决思想和灵魂深处的问题,让干部自觉向管理靠拢,主动接受更严格的约束,习惯于在严格管理中工作生活。从严监督主要通过综合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党内监督等监督合力作用,解决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把干部拉回到管理的轨道上来。二是要从管理内容上严起来,对干部进行全方位管理,“把行为管理和思想管理统一起来,把工作圈管理和社交圈管理衔接起来,把八小时之内的管理和八小时之外的管理贯通起来”[18],着力构建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的从严管理体系,着重解决“重选轻管”“痕迹主义”等一系列问题。同时,要完善体制机制,用科学办法进行管理,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管住关键事、管在关键时,特别是要把一把手管住管好,切实管到位、管到点子上。

严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事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严管不是把干部管死,不是把干部队伍搞成一潭死水、暮气沉沉,而是要激励干部增强干事创业的精气神。”[19]从严管理党的干部不是要束缚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让干部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影响干部作用的发挥。同时,也不能把从严管理当成干部逃避责任、消极怠工的避风港,成为一些干部不担当不作为的借口。从严管理和干事创业本质上是有机统一的,而且从严管理归根到底是让干部干事创业。实践证明,从严管理捆住的是一些干部胡乱作为的手脚,放开的是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手脚,要深刻领悟党从严管理的良苦用心。那些把从严管理和干事创业分割开来、对立起来的论调和做法不是主观认识上的不足,就是别有用心,必须予以纠正。

推动干部能下能出:促进干部担当作为的逆向性激励

理论上,根据干部能力素质和事业发展需要对干部作出调整是一种常态,但囿于传统观念、人情世故、现实利益等各方面因素制约,干部调整长期徘徊在平行区间的状态,没能实现有效的向下贯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健全完善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制度,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从根本上打破了干部只能上不能下的惯性思维和“刚性”逻辑,实现了干部的科学、合理流动,有效纠正了“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问题。从这个意义上看,推动干部能下能出归属于逆向性激励。

干部向下调整是完善从严管理干部制度体系的必然要求。干部的本领和能力是胜任岗位的必要条件,它不会因为党龄的增长而必然增强,也不会因为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升,必须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不断调整增进。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向前推进,党执政的世情、国情发生深刻变革,领导干部的工作对象和工作条件发生重大调整,特别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知识更新的周期大大缩短,一些干部能力不足、“本领恐慌”问题日益突出。有的干部在纷繁复杂的形势变化面前看不清发展趋势,察不出蕴藏其中的机遇和挑战;有的干部少知而迷、无知而乱,面对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不懂网络规律、走不好网上群众路线、管不好网络阵地,被网络舆论牵着鼻子走;有的干部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简单粗放,习惯于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蛮干,找不到有效管用的好思路好办法。诸如此类干部的业务素养和工作能力已经跟不上时代节拍,严重迟滞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必须向下予以调整。

干部向下调整是对选人用人不正之风的匡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是格格不入的”[20],“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对政治生活危害最烈”[21],“用错一个人特别是用错关键岗位的领导人,对一个地方、一个单位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22]新时代以来,选人用人风气总体是好的,但这不意味着选人用人上的歪风邪气就销声匿迹了。有的搞个人说了算,组织程序走过场,企图蒙混过关;有的凭领导者个人亲疏、个人好恶来选人用人;有的把职务作为私相授受的个人资源,降格以求;有的“以人划线”“以地域划线”,搞亲亲疏疏、团团伙伙;等等。这些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严重破坏政治生态,必须予以大力整治,坚决遏制和匡正。

加大干部能下能出调整的力度。习近平总书记曾经给不合格的干部画像,主要包括政治麻木、办事糊涂的昏官,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懒官,推诿扯皮、不思进取的庸官,以权谋私、蜕化变质的贪官四种类型。[23]对于这样的干部,必须加大治理力度,狠刹歪风邪气。要着力解决干部对群众不关心、事业不上心、工作不走心、落实不用心等问题,坚决把不思进取、为官不为的“太平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圆滑官”,庸庸无能、碌碌无为的“老好人”,遇到困难绕着走、碰到难题往上交的“传声筒”剔出党的队伍,“决不能出现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甚至不干比干更得利的导向。”[24]要坚决把那些“带病提拔”“带病上岗”干部撤下来,不让那些做样子、混日子、要位子的“官油子”得势得利,让那些“阳奉阴违、阿谀逢迎、投机钻营、弄虚作假、不干实事、会跑会要的干部没市场、受惩戒”[25]。

保护干部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促进干部担当作为的包容性激励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能一马平川,也不会一帆风顺。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难免出现瑕疵、失误甚至错误,这也是一种常态。包容对待实践探索中出现的问题,对于干部来说是一种保护,对于事业来说是一种促进。中国共产党有这样的胸襟和气魄,为干部干事创业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为干部担当作为撑腰鼓劲。组织是干部的坚强后盾,组织要为勇于负责的干部负责、为勇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抓敢管的干部撑腰。组织敢于担当,干部才会有底气。干部在推动社会革命的过程中,难免会因深化改革触及到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而遭到打击报复,难免会因敢抓敢管、敢闯敢试而遭遇非议,难免会因风气不正长期受到冷落和不公平对待,难免会因不实举报受到委屈和误解,对于这些坚持原则、作风正派、本领高强、勇于担当、敢作敢为、锐意进取的干部,组织上要旗帜鲜明地为他们说公道话,为他们澄清证明,使他们放下包袱,不能让好干部既受委屈又寒心。

宽容干部探索创新中的失误和错误。探索就有可能失误,做事就有可能出错,尤其是对于那些事业心、责任感强的干部,工作干得多也就意味着发生失误的可能性相对多一些,这也符合概率的规律。如果不问青红皂白,上纲上线,因噎废食,一棍子打死,不仅会挫伤干部的积极性,还会造成“为了不出事,宁可不干事”的错误导向,最终影响事业的发展。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失误和错误的性质上进行整体把握,指出“要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26]这“三个区分开来”是对干部的理解和信任,抓住了问题的本质和主流,为干部放开手脚干事、甩开膀子创业、积极大胆探索提供了强有力支持。

热情关心呵护干部。党的干部抛家舍业、冲锋在前、披荆斩棘,党的组织要为干部“挑担子”。要在政治上进行激励、工作上进行支持,尤其是在重大考验面前,要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干部解决难题、化解矛盾、共度难关。要在待遇上进行保障、健康上进行关心、心理上进行关怀,主动解决后顾之忧,让干部安心、安身、安业。要格外关心、格外爱护基层干部,在政策、待遇等方面给予倾斜,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让广大基层干部心情畅快投入到工作中去。

本文作者为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注释

[1][3][4][25]习近平:《论党的自我革命》,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23年,第300页、第52—53页、第53页、第135页。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21页。

[5][1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第418页、第413页。

[6][13][19][20][22]《努力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求是》,2019年第2期,第4—10页。

[7][2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145页、第225页。

[8][9][10][15][18]《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第566页。

[11]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第418页。

[12]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第363页。

[16]《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349页。

[17]《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97页。

[21]《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第459页。

[23]《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第146页。

[24]《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2021年版)》,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第258页。

责编:冯一帆/美编:石 玉

责任编辑:张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