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前沿理论> 正文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调查报告

重要发现:

· 70.77%的受访者对“放宽市场准入”等为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松绑开路、拓展空间的政策感受最深。

· 非公有制企业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约七成受访者期待企业和企业家群体在“发展数字经济”(72.78%)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72.58)等方面积极作为。

· 如何保障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49.42%)、不断实现技术创新(46.06%)、畅通资金周转渠道(44.80%)、应对外部风险挑战(42.24%)等是企业发展最受关注的痛点难点问题。

·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培育壮大优秀企业家队伍,应在打造优良营商环境(66.15%)、健全政企沟通协商机制(65.44%)、夯实企业党建(64.04%)等方向发力。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是重大经济问题,也是重大政治问题,具有深刻的历史、理论和现实意义。截至2023年5月底,我国登记在册民营企业达到5092.76万户,民营企业在企业中的占比提升至92.4%。目前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约1.4亿人,综合考虑“二代”“新生代”等家庭人口情况,乘以3.7系数,则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规模可能会达到5.18亿人。为掌握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群体在价值观念、思想状况、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新情况、新特点,做好新时代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夯实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基础,2023年12月4日—12月8日,人民智库开展网络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991份,并形成如下报告。

受访者对“放宽市场准入”“促进公平竞争”等惠企政策获得感最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先后出台多项扩大非公有制企业市场准入,促进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改革举措,形成了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壮大,多措并举提振企业家发展信心和发展预期,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良好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

一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舞台更广。近年,为更好促进民营企业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等意见,以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使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回应了民营企业的重点关切。多轮修订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取消新能源汽车等多个热点行业的外资准入限制,在多数行业实现内外资准入环节的平等待遇,坚定不移扩大开放。调查数据显示,70.77%的受访者对“放宽市场准入”等为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松绑开路、为企业改革发展拓展空间的政策感受最深;57.11%的受访者对“促进公平竞争”政策获得感较强,通过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流程、制定公平透明的市场准入规则、完善全国统一的负面清单,打破限制民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壁垒和路障,鼓励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

二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活力更强。为回应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重点关切,我国针对民营企业的痛点难点推出系列配套举措,加大对民营企业的金融、财税政策支持力度。调查数据显示,67.35%的受访者对“加强融资支持”政策感受深刻,通过优化信贷结构,逐步提升民营企业贷款占比,开发更多适合民营企业的信用类融资产品,积极开展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服务,让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又有融资需求的优质民营企业能够获得更有力的信贷支持。55.80%的受访者对“落实财税扶持”政策感受深刻,49.47%的受访者对“推行减税降费”感受较好。通过更好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强化财政奖补机制,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能够进一步增强系列财税举措对民营企业支持的普惠性和精准性,有力支持更多社会资本投向重点产业关键领域,引导民营企业创新和产业升级。

三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障更足。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清理有违公平的法律法规条款。”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调查数据显示,约六成受访者对“促进产权保护”(60.47%)、“优化法治保障”(59.62%)政策感受深刻,国有、民营、外资等各种所有制企业产权和自主经营权依法受到平等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日益完善,有力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

四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信心更稳。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综合起来看,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要增强信心和底气。”通过改善预期、提振信心,充分激活各类企业创新发展动力,充分释放城乡居民消费热情,社会创新活力才会迸发,高质量发展的物质基础才更坚实。随着各项惠企政策落实落地,经济持续稳步恢复,企业市场预期更趋稳定,企业人员发展信心进一步增强,广大民营经济主体备受鼓舞、干劲倍增。对受访者发展预期的调查数据显示,企业就业人员对个人、企业、行业和经济发展整体趋势的预期均高于受访者平均值,其中民营企业和私企就业人员对未来的发展预期更加乐观。

受访者期待非公有制经济在助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落实重大发展战略和发展倡议等领域积极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是在我们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指引下实现的。长期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调查数据显示,在新时代新征程,创造新的更大奇迹,受访者期待非公有制经济在助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落实重大发展战略和发展倡议、发挥企业发展综合效益、培育壮大优秀企业家队伍等领域积极作为。

从助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来看,民营企业等非公有制企业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受访者期待其为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作出贡献。调查数据显示,约七成受访者期待企业和企业家群体在“发展数字经济”(72.78%)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72.58%)等方面积极作为,通过加大企业创新研发投入、吸引和培育高水平高层次技术人才、强化技术攻关和产学研合作等方式,提升数字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新型产业深度融合,推动产业体系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转型升级,进而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从落实重大发展战略和发展倡议来看,企业和企业家应增强家国情怀、担当社会责任,受访者期待其做到富而有德、富而有爱、富而有责。近六成受访者认为企业和企业家群体可以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58.01%),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方面积极作为,通过做好碳排放测算,完善绿色低碳技术体系,系统谋划碳减排创新路径,为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有效支撑。近六成受访者认为企业和企业家群体可以在“助力推进共同富裕”(57.56%)和“勇担企业社会责任”(57.01%)方面发挥作用。同时,受访者认为企业可以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53.64%)、“促进区域协调发展”(41.19%)、“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21.65%)等领域发挥作用。

从发挥企业发展综合效益来看,受访者期待其在聚焦主业、做强实业、做精专业、提升自身发展质量效益的同时,继续发挥好稳就业、保就业、促就业的作用。民营企业等非公有制企业是稳定经济的重要基础,在满足市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提升供给质量和促进更为平衡、更为充分的发展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受访者期待其能够发挥好数量规模庞大、发展灵活性较高、吸收就业能力较强的优势,在“专注发展、创造增量”(43.70%)的同时,继续“建好吸纳‘就业’蓄水池”(54.45%),实现“产教融合赋能人才培养”(67.30%),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提升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要求之间的匹配度,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巩固存量就业和吸纳新增就业提供有力支撑。

从培育壮大优秀企业家队伍来看,应在打造优良营商环境(66.15%)、健全政企沟通协商机制(65.44%)、夯实企业党建(64.04%)等方向重点发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要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从制度和法律上对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对待,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要建立完善制度化的政企民主协商制度,扩大不同行业和规模民营企业参与的覆盖面,把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落到实处,支持企业家心无旁骛、长远打算,以恒心办恒业,形成共谋发展、共促创新的合力。通过做好企业党建,让企业家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听党话,跟党走,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新的伟力、作出新的贡献。

受访者认为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发展难点主要在公平竞争环境、技术创新水平、资金周转渠道、外部风险挑战等方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在民营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支持,在民营企业遇到困惑的时候给予指导。”如何合理有效化解民营企业等非公有制企业在当前阶段发展中普遍面临的主要难点问题,是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两个健康”的重要课题之一。

49.42%的受访者期待惠企政策在“公平竞争”方面发力,为民营企业等市场主体进一步发展壮大破除不合理的“弹簧门”“玻璃门”“旋转门”限制。只有克服“抓大放小”的思维惯性,坚持以“竞争中立”原则对待各类市场主体,健全市场准入机制、完善公平竞争审查、保障市场公正监管、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同等享受法律保护政策机制,才能确保企业获得公平合理的政策支持,营造统一、有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障非公有制企业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自由高效地参与市场活动,进而巩固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技术创新能力是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变量,46.06%的受访者认为目前阻碍企业发展的难点痛点集中在“技术创新”领域。2021年我国发明专利授权量达69.6万件,排名前十位的国内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据7席。因此,要进一步破解创新底气不够、投入不足、动力不强、高技能人才缺失、成果转化不充分等难题,保障民营企业等市场主体平等、便利地获得创新资源,形成“创新不问出身”的政策环境,鼓励支持各类优质企业创新创造。同时,健全产学研用有机联动的创新成果承接转化平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为企业发展塑造新动能、新优势。

44.80%的受访者认为“经营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等资金周转问题制约中小规模企业发展。一些民营企业受制于自身发展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资信度不高以及财务制度不够健全等因素,难以达到银行等金融部门信贷风控要求,导致企业融资渠道少、融资成本高,需要通过健全多方共同参与的融资风险市场化分担机制、健全中小微企业信用评级和信贷风险评估监控体系、创新信用融资服务和产品等途径,进一步改善民营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市场主体的融资环境,形成多层次、多元化、高效率的投融资渠道,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可靠、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

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贸易自由化与多样化受到破坏,世界经济面临诸多风险挑战,42.24%的受访者认为当前影响企业发展的主要难题在于“外部风险”,由此企业“出海”需妥善处理法律政策合规、地域文化差异,增强全球供应链系统的弹性和韧性,更好应对日益复杂的外部环境。

对策建议:多措并举激发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活力

在“融”字上下功夫,引导企业和企业家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梦的重要参与者和书写者,实现中国梦需要非公有制经济的广泛参与、积极作为。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治思想引领,让非公有制企业和企业家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就是要引导其正确理解党中央方针政策,增强信心、轻装上阵、大胆发展,以实现企业自身的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72.43%的受访者非常认同企业家应该“提高政治站位、树立家国情怀”,自觉投身国家重大战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等贡献力量,为实现民族复兴凝心聚力。64.69%的受访者认为企业家应该“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听党话、跟党走,把党建工作嵌入现代企业制度,将“红色基因”植入企业发展的肌理,确保企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稳健前行。59.32%的受访者认为企业家应“真诚回报社会”,通过履行好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把个人的价值追求与国家富强、民族兴盛统一起来,把个人和企业发展融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在“新”字上下功夫,努力把企业打造成强大的创新主体。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企业家的创新活动是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首先,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72.28%的受访者非常认同企业应该“在关键领域加强自主创新”,瞄准世界科技前沿,立足我国产业规模优势、配套优势和部分领域先发优势,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战略任务,参与实施国家级、省部级科技重大项目,布局新材料、新能源、重点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其次,57.31%的受访者认为企业和企业家应“将创新创业作为终身追求”,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势,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推动生产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催生更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此外,政府则应通过推进科技资源和应用场景向各类优质企业平等开放,强化对企业创新的风险投资等金融支持,鼓励高水平科技人才向企业流动,实施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等惠企政策,构建高效强大的共性技术供给体系,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合作攻关、协同创新。

在“诚”字上下功夫,双向发力建设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风清气正的营商环境,政治生态健康洁净、政商交往坦荡真诚,营商环境才能优良、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才有保障。一方面,企业发展要诚信经营,65.24%的受访者认为企业和企业家应该“坚持诚信守法经营”,带头执行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依法诚信经商、诚信纳税,以诚信经营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领导干部要真诚坦荡地同企业家接触交往,超六成受访者认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应“激励干部主动作为、靠前服务”(63.08%),通过恳谈会、挂钩联系、政企会商、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等机制化、规范化的政企沟通渠道机制,虚心纳谏、躬身问计,真心实意、依法依规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解难题、办实事,使各项决策接地气、通民情、得民心,通过双向发力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政商关系,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营造尊商重商的环境氛围。

在“减”字上下功夫,为打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破篱除障。创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竞争环境,是依法保护企业和企业家权益的应有之义,也是推动企业良性互动、协同发展,充分释放市场活力和发展动能的前提条件。因此,应在市场准入、项目招标、产权交易、获取土地资金要素等环节,破除对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不同地区的市场主体不合理的限制,确保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保护产权、参与市场竞争、使用生产要素。在为企业提供财税补贴、优惠政策、公共服务的环节,转变工作作风,精简审批流程,优化服务职能。在舆论宣传上,廓清“民营经济离场论”“新公私合营论”等否定和怀疑民营经济的言论,为民营经济发展撑腰鼓劲。

在“实”字上下功夫,更好发挥惠企强企政策的激励作用。打好惠企政策组合拳,抓好惠企便企政策落实落地是关键。调查数据显示,超七成受访者期待后续进一步“优化税费优惠政策”(74.08%)、“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政策”(73.88%)、“增加惠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62.58%),让惠企便企政策更加深入人心、精准见效。对此,在政策落地方面,要开展好线上线下宣传活动,加强政策宣传、政策解读、政策指导等服务,多渠道提升惠企便企政策的知晓度,从“企业找政策”向“政策找企业”转变,引导地方职能部门和各类企业学政策、懂政策、用政策,确保税费减免、融资扶持、外贸拓展、融通创新等惠企政策措施出台颁布后能够不折不扣地落实落细,为企业发展降本减负;在政策执行环节,及时发现工作中的短板弱项、优化共性问题的处置机制,不断提升企业税费办理便利程度、执法精准程度和诉求响应速度,提升企业税费诉求办理质效。

【执笔:刘明】

责编:程静静/美编:王嘉骐

责任编辑:张宏莉